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现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受到广泛关注。新华网发(赵冰洁 摄)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将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成智慧化知识服务平台,以高质量学术资源服务社会大众。”在正在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王岚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由中宣部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具体建设的公益性学术信息平台。
中心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学术传播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集成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关信息资源,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学术信息服务。大众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PC端网站、手机端APP和微信小程序,注册登录后即可随时随地免费阅读、下载各类文章。
目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上线数据2400多万条。其中,国内社科类期刊2300多种,基本能实现最新期次的快速及时上线,大部分可回溯到创刊号;国外社科类期刊14000多种,能够满足人们多语种期刊的需求;上线古籍近20000册、图片150多万张。
据统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自2016年底上线以来,已为640多万个人注册用户和8万多家学校、党政事业单位等机构用户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走向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将积极总结经验,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传播平台和公益性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模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学术信息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王岚说。
据介绍,中心将积极与学术研究机构、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共建,整合图书、报纸、方志、社会调查数据、音视频多媒体等更多类型的信息资源,建成国家学术资源总库。在现有阅读、下载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应用AR/VR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语音朗读、可视化展示等功能,让学术信息更加贴近大众。
此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还将依托海量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文献信息的深度加工利用,形成引文索引、文章查重、知识综述、专家观点摘要等服务能力,建成智慧化知识服务平台。(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