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鲍鱼产业第一县的振兴之路-新华网
去年,连江鲍鱼总养殖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产量近6万吨。
首页 政情 产经 金融 房产 健康 台湾 旅游 访谈 视频 无人机 VR
头条视点原创政情视频

鲍鱼产业第一县的振兴之路

2022-02-25 10:25:37 来源: 新华网

  

  整理箱笼,引进鲍鱼苗,购买饲料……过完年,福州市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的鲍鱼养殖户黄安登就忙碌起来。

  去年,对黄安登来说是个丰收年。他养殖了1.3万笼鲍鱼,保守估计有数十万元利润。他正抓紧时间补苗,在广阔海面上开始新一年“春耕”。

  同心村是知名的“鲍鱼村”,八成以上村民从事鲍鱼养殖。去年,村里鲍鱼产量增长200多吨,产值增加2000多万元,总产值1.7亿元,户均增收30%。

  同心村养殖户黄安登展示他养殖的鲍鱼。 新华社记者秦宏 摄

  “鲍鱼养殖已成为村里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同心村党支部书记林连忠说,去年丰产增收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提高,以及在当地政府和农行福建分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同心村是连江县鲍鱼产业发展的缩影。“以前鲍鱼消费市场主要在大中城市酒店,近年来逐渐扩展到一些县级城市。”连江县鲍鱼养殖交流协会会长肖华坚说,这也带动本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连江是“中国鲍鱼之乡”。去年,连江鲍鱼总养殖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产量近6万吨。

  “除养殖外,县里还发展种苗繁育、深加工等,鲍鱼全产业链产值近百亿元。”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王朝晖说,国内外主要鲍鱼加工、消费都有连江鲍鱼的影子。

  然而30多年前,这个全国鲍鱼产业大县还没有养殖的鲍鱼。“连江鲍鱼是20世纪8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肖华坚说,由于鲍鱼养殖对环境和技术要求高,之前当地没有适合养殖的品种。

  官坞海产繁育基地中的鲍鱼原种及杂交品种。 新华社记者郭圻 摄

  为将鲍鱼养殖发展壮大为富民产业,连江县不断探索改良品种和养殖技术,1995年左右当地出现一批育苗企业。

  “产业大发展在2005年以后,连江探索出应对气温变化的‘南鲍北养’方式。”王朝晖说,此后县里鲍鱼产量逐步提高,昔日“海洋珍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小的指甲盖大小,大的超过成人手掌大……在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种苗繁育基地,记者看到,伴随近年来连江鲍鱼良种基地建设,这里引进多个鲍鱼原种,培育出多个改良品种。

  “现在养的多是皱纹盘鲍。”官坞海产董事长林哲龙说,公司和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最新培育的绿鲍和皱纹盘鲍杂交品种“福鲍一号”,1粒最高可达1.5斤,且市场价格更高。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后,连江鲍鱼逐渐走向深加工。当地鲍鱼深加工龙头企业江船长实业集团从鲍鱼即食产品起步,目前研发出鲍鱼肽健康产品。

  “去年我们消化3000吨鲍鱼及其他海产品,产值3亿多元。”江船长实业集团董事长江铭福说,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本地鲍鱼产业附加值和应对市场波动能力。

  目前,连江县有5家鲍鱼加工企业,加工量约占鲍鱼养殖产量的10%。“我们还在招商引资,建设区域交易市场和深加工基地。”连江县县长高双成说。

  除了产业延链,连江县还着手打造鲍鱼品牌。去年,连江县与一家知名电商直播公司达成合作,推介连江鲍鱼产品。

  今年初,连江发布以同心村“永结同心”为创意的“我要鲍鲍”品牌,是福建省内该行业首个品牌IP。

  “近年来,连江陆续投入各级资金数十亿元,用于保护海洋环境、提升鲍鱼养殖质量。”连江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欧阳雪莲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促进鲍鱼产业壮大。(记者康淼、秦宏)

[责任编辑:郑云彩]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
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
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
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
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手机适配版    |    电脑PC版 
Copyright © 2016 FJ.news.cn
返回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11503112841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