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南平构建“宝塔型”科特派人才体系 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超60%-新华网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南平构建“宝塔型”科特派人才体系 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超60%

2022-06-10 17:23:11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新华网福州6月10日电(蒋巧玲)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特派员累计为南平市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万项次,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十年来,源起南平、兴于福建、全国推广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多方面持续深化提升。在10日召开的福建省委宣传部“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平场)上,南平市委副书记陈涛说,南平市深化创新,持续推进政策供给,不仅发布了全国首个科特派团体标准和福建省首个地方标准,还建立了科技特派员的“宝塔型”人才体系。

  据介绍,南平市坚持拓宽选派渠道,通过高端“引”、机关“派”、基层“培”、社会“聘”,构建了高校院所专家、专技人员、乡土人才的“宝塔型”人才体系,实现所有乡镇科特派驻点和工作站的全覆盖,90%的行政村设立服务点。

  同时,坚持柔性引才,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30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优化选派方式,由单兵作战向组团作战转变,全市累计引入1330个科特派服务团队,45个法人科特派。

  陈涛表示,十年间,科技特派员制度不仅聚焦服务”三农”,也聚焦特色产业,并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

  一方面,突破了白羽肉鸡育种、杉木育种、百合种球培育等一批关键技术,十年来,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万项次,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另一方面,围绕茶、竹、水等优势产业和食品、旅游等“3+4+5”重点产业集群,设立了13个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郑云彩 陈醉]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11503112873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