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长汀,从已升空的无人机监视器上看去,画面满是翠绿。这里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但如今早已焕发新颜——红色与绿色、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喧嚣与静谧、古朴与时尚浑然一体。
长汀别称“汀州”,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位于闽、赣两省交界。1929年,红军打响入闽第一枪,解放了长汀城。3年后,红军在这里成立了苏区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福建省军区,长汀由此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的长汀,商店林立、市场繁荣,各类军需民用工业、手工业合作社、贸易机构、金融机构纷纷落地,享有“红色小上海”美誉,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长汀也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地生态恶化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汀县不断深化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金山银山”,水土流失率从1985年的31.5%下降到如今的6.78%,森林覆盖率从58.4%提高到80.31%。
如今,长汀县正加快红色遗址保护提升,保留原苏区时期的特色沿街建筑群、红色革命遗址及商业街区面貌,打造更多更具特色的红色地标和网红打卡点,力促红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长汀县委书记赖进益表示,长汀将久久为功,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不断把“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实现“绿富共赢”。(刘默涵 朱芳彬)
[责任编辑:陈醉 连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