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新蓝图描绘“海上福建”美好未来-新华网
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海洋强省建设专场),邀请省发改委联合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解读《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首页 政情 产经 金融 房产 健康 台湾 旅游 访谈 视频 无人机 VR
头条视点原创政情视频

新蓝图描绘“海上福建”美好未来

2021-11-26 11:11:33 来源: 福建日报

  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海洋强省建设专场),邀请省发改委联合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解读《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对于未来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GOP(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以上,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

  《规划》进一步优化全省“一带两核六湾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推进海岛、海岸带、海洋“点线面”综合开发,做强福州、厦门两大示范引领区,提高重点海岛开发与保护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海城市发展格局,加快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立足我省实际和区位优势,突出我省区位政策、海洋资源、生态文明、对外开放等优势,《规划》提出,未来5年,我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有6项主要任务。一是高质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建设临海石化、海洋旅游2个万亿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地下水封洞库储油4个千亿产业集群,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工程装备、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海洋环保5个百亿产业集群。二是高能级激发海洋科技创新动力,打造海洋领域省创新实验室等一批海洋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海洋科学等一批涉海高峰高原学科,培养引进一批海洋新兴产业等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三是高标准建设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港口,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空天地海协同海洋感知体系和现代渔港体系。四是高定位打造海洋生态文明样板,实施海岸带美化提升、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海漂垃圾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展海洋碳汇研究试点。五是高水平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空间,开展闽台深度合作,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六是高效能完善海洋综合治理体系,健全海域海岛资源收储和交易制度,增强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海洋治理。

  创新驱动培育百、千、万亿产业集群

  我省是海洋大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占全省GDP的23.9%,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三。海水养殖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出口额、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在综合实力、海洋科技能力、港航基础设施、海洋治理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近年来,我省逐步形成“一带六湾多岛”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省发改委副主任詹晨辉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与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结合起来,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海洋产业百、千、万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创新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抓手。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邱章泉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海洋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强化海洋研发创新能力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面向海洋科技发展前沿、面向海洋经济主战场、强化海洋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举措。

  加快融合提升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省“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促进了390余项技术成功对接,实施了300多项产业化示范项目。邱章泉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为核心,加快传统和新型海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港口群,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港各有定位和目标,同时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铁海联运、公海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

  拓展内外互联大通道建设。提升三明、龙岩、武夷山等陆地港服务功能。建设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和互联大通道,促进沿海港口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

  加强智慧港口建设。逐步实现港口生产全领域、全过程的智能化。预计到2025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50万标箱。

  构建现代渔港体系。新建、改造、提升渔港226个,到2025年,全省沿海渔船就近避风率提升至93%以上。推动“5G+智慧渔港”建设试点示范,推动渔港经济区发展。

  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现代渔业装备水平,强化海域治安大数据分析处理和服务。

  高水平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空间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詹晨辉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海洋开放合作,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化闽台海洋融合发展。推进闽台涉海基础设施联通,打造闽台欧海铁联运物流新通道。拓展闽台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共建海洋生态文明,推进闽台科技协同创新,深化闽台文化交流。

  推进“海丝”融合发展。把握RCEP签署的良好机遇,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合作,拓展与南太平洋岛国合作空间。实现“丝路海运”航线覆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港口,促进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推进“海丝”和“陆丝”无缝对接。

  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积极联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进与京津冀的合作交流,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江西、湖南、三明、龙岩、武夷山等陆地港的服务功能,支持内陆省份在我省建设“飞地港”,争取中西部省份经我省港口对外贸易,拓展港口发展腹地。深化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

  高站位打造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实施“碧海工程”,高站位打造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强化海洋空间管控,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化陆海污染全面监管整治。到2025年底,全省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海域面积达86%。推进陆海污染联防联控,加快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

  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创新完善“流域—河口—海湾”综合修复模式,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和湿地修复工程,加强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施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海岛生态建设和整治修复。

  推动海洋生态价值转化。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培育海洋生态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放大生态修复综合效应,推动打造生态活力海岸带。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记者 张颖)

[责任编辑:连雨欣]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
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
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
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
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手机适配版    |    电脑PC版 
Copyright © 2016 FJ.news.cn
返回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2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