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远近闻名的国家5A级景区福州三坊七巷,一个是销往大江南北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一都枇杷,当两者“亲密接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5日,第六届福州(福清)枇杷文化节在三坊七巷启动。今年的枇杷文化节采取“一城双会场”模式,在三坊七巷和福清市一都镇均设有会场,是枇杷文化节首次“出山”。
作为“福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之一,本届枇杷文化节不仅在三坊七巷受到市民游客热情追捧,还带动了一都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发展的热潮,探索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穿上西装,果农到坊巷卖枇杷
在三坊七巷的枇杷文化节现场,脸色黝黑却一身西装的果农老陈,忙得不亦乐乎。老陈种植枇杷30多年,头一回到城里参加枇杷文化节,所以,他精心准备了西装,一大早就乘车赶到三坊七巷,“真没想到,枇杷还能这样卖”。
枇杷文化节现场设置的体验馆里,“早钟6号”“解放钟”“三月白”等各式枇杷品种组团亮相,集市区的枇杷汁、枇杷膏等深加工产品引人注目,展示区的枇杷故事颇具创意,让人大开眼界,吸引游客驻足欣赏。
据介绍,福清市一都镇枇杷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年产量达3万多吨,其中超六成销往省外,包括上海、广东、北京等地。走进三坊七巷办节庆活动,让一都枇杷的价格越卖越好。
穿西装卖枇杷的老陈,亲身见证着枇杷价格的上涨势头。“过去一公斤4元,现在有的品种能卖到一公斤六七十元,变化太大了。”老陈高兴地说,他家里种植的枇杷,目前已采摘上市了两批,300多斤就已经卖了1万多元,销路不愁。
目前,一都镇引进了“三月白”“早白香”“白雪早”等白肉枇杷品种,带动一都枇杷销售价格继续提升。据统计,一都枇杷年产值达6.35亿元,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黄金果”。
连办六届,打造农业节庆典范
以一都枇杷为主角,持续举办节庆活动,是产业兴旺的“关键一招”。
称重量、测甜度、品口感……枇杷文化节主办方邀请了福建省枇杷专家,举办“一都枇杷”年度品鉴会。最终,在游客们的一片掌声中,“三月白”“香钟11号”“东湖早”枇杷分别获得状元、榜眼、探花枇杷称号。
看完了“枇杷PK”,游客们又迎来了以一都枇杷为原型制作的吉祥物“嘟嘟”,可爱的造型迅速成为焦点,大家纷纷争着与其合影……
这样的热闹场景,一都枇杷年年都不缺席。“我们深入挖掘枇杷文化,连续六年举办枇杷文化节,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努力让枇杷文化节成为福清的知名IP和福州市农业节庆的典范。”一都镇党委书记俞强介绍。
首次在三坊七巷举办的枇杷文化节,专门增加了体验展,通过“福果”枇杷展览、“福地”一都推介、“福厝”文化展示等环节,把一都镇万亩枇杷丰收的场景搬进了城市展厅,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接触、了解一都枇杷故事,感受“福果”枇杷的独特魅力。
在枇杷文化节的带动下,一都镇围绕“枇杷强镇”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枇杷种植与加工为主、休闲观光采摘为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一都镇已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称号,为枇杷产业发展筑牢更加坚实的基础。
农文旅融合,延长农产品价值链
枇杷文化节集聚的旺盛人气,为一都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创造了宝贵机遇。
一都镇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这几年,通过挖掘“红色文化”“枇杷文化”特色,一都镇逐步构建形成了状元特色文化街区、东关寨、后溪漂流和罗汉里红色景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框架。
为了让一都枇杷彻底“出圈”,一都镇十分注重枇杷文化挖掘,建成了枇杷步道、枇杷文化馆,推出系列枇杷文创产品。今年,还将开展枇杷研学之旅,推出全市首本农业研学手册。
如今,一都枇杷文化游热潮涌动,逛古寨、摘枇杷、玩漂流等成为许多福州人周边游的经典线路。在本届枇杷文化节现场,推出了“乡村振兴推荐官”福州&一都导游共建计划,依托万亩枇杷林、枇杷步道、枇杷展馆等,发布枇杷行旅游线路。
此外,一都镇还发布了全国首张乡镇农文旅消费卡“趣一都”,集农产品、景区、餐饮、民宿等消费于一体。据介绍,从4月8日到5月31日的第六届福州(福清)枇杷文化节期间,依托“趣一都”,将推出“月月有补贴、全季有优惠”农文旅消费促销活动,为游客准备了百万元农文旅融合消费金,涵盖农业现金券和文旅优惠券两大类,拉动福州乡镇农文旅消费新热潮。(记者 卞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