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钴酸锂领域的全球龙头,厦钨新能正在加速布局三元材料领域。近日,公司发布上市以来的首个再融资方案,拟向控股股东厦门钨业及关联方发行股票募资35亿元,用于扩充高性能NCM三元材料产能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公司产品有个特点,越是市场化领域,竞争优势越强。”厦钨新能董秘陈康晟近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凭借钴酸锂领域的成功经验,公司非常有信心在三元领域也做大做强。未来,公司将在稳固钴酸锂全球龙头地位的同时,牢牢把握行业机遇,重点发展三元材料,提升并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拟募资35亿元巩固优势地位
4月13日,厦钨新能发布《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公司本次拟向控股股东厦门钨业,以及间接控股股东冶金控股控制的其他关联人冶控投资、三钢闽光、潘洛铁矿共4名发行对象,以71.96元/股的发行价格,发行不超过4863.8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海璟基地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募投金额9.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募投金额25.1亿元)。其中,厦门钨业认购25.3亿元,冶控投资认购5亿元,三钢闽光认购4亿元,潘洛铁矿认购0.7亿元。
厦钨新能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8月5日在科创板首发上市,是国内第五家、福建省第一家A拆A成功上市的公司,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自2004年开始介入正极材料研发,厦钨新能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连续攻克了3C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陆续推出了高电压钴酸锂、高倍率型Ni3系、高电压型单晶Ni5系、高电压型单晶Ni6系及Ni8系NCM元材料等高端产品,配合国内多家电池客户开发出了多款多代新型锂电池。
“随着公司三元材料产品订单需求的急剧增加及未来发展前景向好,公司现有及在建三元材料产品产能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及下游客户需求。”陈康晟介绍,公司订单需求很旺盛,此次拟在海璟基地继续投建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公司市场份额和综合竞争力。
“此次定增由控股股东及关联人全额认购,不从二级市场‘抽血’,展现了控股股东的诚意和对公司的大力支持。”陈康晟表示,公司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中较高,侵蚀公司利润,此次定增有助于缓解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对流动资金需求的压力,巩固公司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行业优势地位。
厦钨新能此前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3.94%,处于较高水平。虽然公司2021年实现7.2万吨销量,归母净利润达到5.5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但公司支出的财务费用也高达1.28亿元,相当于单吨净利仅0.77万元,被财务费用“侵蚀”了0.18万元。
“从这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公司的盈利是持续稳定增长的,没有大起大落。同时盈利质量很好,比如我们的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在同行里面都是表现突出的。”陈康晟表示,此次定增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既是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压降资产负债率来进一步提升盈利质量的有效举措。
确保“研发领先、产能充足”
此次定增虽是厦钨新能上市以来的首次再融资,却非公司首次将资金用于扩充三元材料产能。公司IPO时的主要募投项目就是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期),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主要产品为高镍NCM三元材料。
对于接连扩充NCM三元材料产能的原因,陈康晟直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渗透率仍较低,“公司的技术跟品质在行业内有口皆碑,当下不抓住机遇扩产的话,市场会被其他公司抢占。”
根据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2025年销量预计将达到1800万辆,2030年预计将达到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助推动力电池市场的持续增长,并直接拉动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及出货量,从而带来较高的行业景气度。
顺应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厦钨新能未来5—10年的能源新材料规划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陈康晟表示,按照公司的布局,进行高性能NCM三元材料的进一步扩产,确保锂离子电池NCM三元材料处于“研发领先、产能充足”的良性发展状态,有助于公司牢牢把握锂离子电池产业链高速发展这一时代机遇,充分实现公司的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公司在业内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口碑都不错,为行业的发展作了不少贡献。”陈康晟介绍,以高功率三元材料为例,以前市场被先进同行垄断,厦钨新能硬生生靠自己的技术与品质打破该局面。“2013年,我们开发并规模化量产了中国第一款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NCM三元材料,成为行业内最早成功开发出高倍率型Ni3系NCM三元产品,并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正极材料企业。”
经过十余年来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实践积累,厦钨新能在三元材料技术储备方面,已掌握NCM三元材料的研发、生产工艺及性能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化水平均处于行业优势地位。
陈康晟举例,公司开发的新款高电压6系三元材料,在满足下游新能源汽车高续航、高安全性需求的同时,降低了镍、钴等相对稀有金属的使用,性价比优势明显,并成功应用到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电动车上,“预计今年增量较快,会有不错的市场空间。”
另外,公司在高安全性高镍材料的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未来推出的高镍产品会兼顾高容量和高安全性能;公司开发的补锂材料可以给电池提供额外的锂源,提高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等,已通过终端的认证,预计今年将实现应用。
稳固基本盘并复制成功经验
大力发展三元材料,会不会影响到公司在钴酸锂领域的龙头地位?面对这一疑问,陈康晟笑着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不会。
“钴酸锂是充分市场竞争的市场,终端客户都是世界知名消费电子企业,对技术和品质要求都很高。”他表示,钴酸锂产品的技术发展一直集中于高电压、高容量,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在4.4V这一代产品凭借自己技术、品质上的优势赶超越海内外先进对手。4.45V以后的产品,公司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市场占有率不断得到提升,逐渐成为全球龙头。“未来,公司将凭借高电压技术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下游的需求,继续巩固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地位。”
“钴酸锂是公司的基本盘,终端都是国际知名大厂商,销售和回款稳定,能给公司带来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陈康晟表示,所以公司将继续稳固钴酸锂基本盘,同时会将钴酸锂发展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三元领域。“未来,在产能大幅扩张的情况下,公司将重点发展三元材料。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可以取得成功,成为全球龙头,相信在三元材料领域也可以取得成功,成为行业领先。”
一方面,公司的钴酸锂与三元材料产线是相通的,具有车间设备通用性优势,可以实现柔性的订单制生产;另一方面,公司在与国际知名客户多年的合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管理经验,同时在技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期间更是与一线动力电池企业等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这对公司下一步产能消化提供了较好的客户基础。
“钴酸锂一开始我们也不是龙头,后面经过不断研发把竞争对手逐一比了下去。”陈康晟自信地说,三元动力电池领域以前是政策驱动,现在基本上是市场驱动,而厦钨新能的产品特点是越市场化领域竞争优势就越强,“未来在三元材料领域,公司也会证明自己。”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至今已有多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筹划或完成了资金募集,并将所募资金主要用于投向NCM三元材料产能扩建项目。
面对众多同行企业纷纷扩产,陈康晟表示,从长远来看,未来三元材料肯定也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阶段,但目前短期内不会出现,而且技术和品质更优的产能永远不会过剩,“大家一起‘PK’的话我们更有底气,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规模效应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提升并巩固在NCM三元材料细分领域的行业优势地位”。(记者 王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