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世界孤独症日|“五不”行为识别儿童孤独症-新华网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世界孤独症日|“五不”行为识别儿童孤独症

2023-04-02 11:08:25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新华网福州4月2日电(刘丰)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有社交障碍、狭隘兴趣或刻板行为。在孤独症早期,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一些行为发现异常,其中主要有5种行为可作为识别孤独症的依据,通常简称“五不”行为。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越早发现,越早开始干预,效果越好。

  怎样通过“五不”行为判断儿童是否存在孤独症倾向?

  一、不说或少说

  孤独症儿童可能在出生时和其他孩子并无两样,但到了1岁之后却不懂跟周围的人互动,2岁时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3岁时听不懂指令,更不会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和需求。慢慢长大之后常常自言自语,或者出现一些无意义的语言。

  二、不指或少指

  儿童缺少恰当的肢体动作,到了懂事的阶段也不会用手指指东西,即使是很感兴趣的东西,也不能提出请求,不会用点头或摇头表达需求。

  三、不看或少看

  这里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儿童在早期就有回避他人眼光的表现,即使是对父母也表现得很冷淡。此外,他们还对别人的声音不感兴趣,注意力很难集中,常常眼神飘忽不定。

  四、不应或少应

  儿童对某些声音是封闭性的,比如会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好像听不见一样。此外,他们还可能会对某些声音感到害怕,比如吹风声、炒菜声、飞机声等。

  五、不当行为

  这里指的是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比如只执着于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玩具,反复开关水龙头,反复开关门等。

[责任编辑:袁羽 连雨欣]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