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咱村的新老乡|我“包”山头垦荒野-新华网
首页 政情 产经 金融 房产 健康 台湾 旅游 访谈 视频 无人机 VR
头条视点原创政情视频

咱村的新老乡|我“包”山头垦荒野

2021-12-08 11:00:2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12月8日电(记者褚萌萌、郭圻)从福州市区驱车,沿闽江溯流而上,一个小时左右,便可来到山间高地中的朝阳休闲农场。葱茏花木掩映着一座座小木屋,可仰观云海,俯瞰江水。这片800亩山林位于福州市闽侯县洋石村,是62岁的台胞马基庄十余年来打造的“桃花源”。

  在大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马基庄近来却有些“甜蜜的烦恼”。一些村民来跟他说:“马叔,我也想要开个农家乐,跟你竞争。”“欢迎!”马基庄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他觉得“农业农村的工作就是要大家一起做才能做好”。

  不过,马基庄最初来到村里办农场的时候,并没想着对外营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妻子千红的“田园梦”。年轻时,他和来自福州的妻子一直在海外打拼。上了年纪后,妻子思乡情切;马基庄也想起父亲一生未竟的愿望——回大陆定居。于是,2007年,他在妻子故乡的山村,承包下一片土地。

  图为马基庄(左)和妻子在修剪农场里的台湾青花梨树。新华社记者 郭圻 摄

  再有两三个月,农场的3万株樱花就会竞相绽放,那片每年如约而至的粉红花海,是马基庄专门种给妻子的礼物。在整个农场,马基庄共种了各样树种39万余棵。“要是算上鸟儿帮我种的,应该超过40万棵了。”他笑着说。

  如今漫山的繁茂,最初却遍是荒土杂草。为了修建农场,马基庄买来挖掘机、铲车,不仅修路建房,而且植树造林。“我的首要心愿就是把这里的生态搞好。”马基庄说,“有客人告诉我,这些年来,这里最少增加了十几种鸟。”

  随着农场越做越大,马基庄感受到了更多责任。他将建设扩大到了农场外,帮村里修了约十公里柏油路,还参与了小学、庙宇等公共设施的改造。

  马基庄还买来许多树苗果苗,送给村民打理。果子成熟后,他以高于批发价的价格收购一部分,帮助村民保本。这项互惠合作展开六年多来,洋石村如今仅脐橙这一种水果,每年就能收获将近12万斤,其中2万斤由马基庄负责销售推广。

  图为马基庄在农场的小木屋里。新华社记者 郭圻 摄

  十三四年下来,从最初被大家称为“老马”“马叔”,到近些年开始有小孩叫他“马爷爷”,马基庄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洋石村村民,无论哪户人家请客总忘不了邀请他。“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和村民们融合好,让他们能接纳我。”马基庄说。

  农场四季常在的好景中,少不了马基庄引进的台湾名优苗木和果种,如青花梨、金龙杨桃、玫瑰茄、百香果等。每年春天,还有不少两岸家庭、两岸青年来此栽种两岸“爱情树”“友谊林”。

  除了台湾的美味,马基庄更希望把台湾的休闲农业理念带来大陆推广、融合。近年来,每年都有六七千名游客从附近的市区县城,来此与马氏夫妻共享“归园田居”。

  来自台湾的杨玉昭,在福州从事少儿思维、表达、创造能力的培训。她已经连续两年在假期带着十几个孩子组成的营队来到马基庄的农场,进行时间管理、拓荒精神等主题的训练。

  “这边生态非常好,是城市的孩子接触不到的。”杨玉昭说,“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接收到非常好的生命教育。”

  图为附近城市里的孩子们来到马基庄的农场进行研学活动、体验大自然。新华社记者 郭圻 摄

  在农场,马基庄一共修建了16间玲珑可爱的小木屋。他和妻子就长期住在其中的一间。在北京上大学的小女儿媛子放假回来,也会陪着父母待在农场,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我很习惯这里的生活,帮父母干干活,和客人聊聊天,一天下来总会觉得很充实。”媛子说。

  上世纪80年代末,两岸开放探亲后,马基庄早早地就回到老家苏州探访。几十年来,他见证了大陆的发展,也在一方土地上亲身参与着全民的奋斗。他的田园梦,浪漫美好,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带着汗水的印记。

  “乡村是我们的根,农业是国家的本。”马基庄说,“农民有出路、乡村得振兴,国家才会更好。”

 

[责任编辑:陈醉]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
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
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
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
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手机适配版    |    电脑PC版 
Copyright © 2016 FJ.news.cn
返回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