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11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在闽西永定太平区、丰田区、上杭北四区诞生。红色信用合作社从诞生起,就确立了“帮助群众解决剪刀差问题,为群众所组织,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初心。
近百年传承荣光,让福建农信的普惠金融实践在当下焕发出怎样的时代气质?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表示,福建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多,党史事件、红色资源、革命先辈多。农信机构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红色农信”基因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也是农信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红色密码”。
“福建农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金融方针政策,将‘姓共’‘姓农’‘姓小’‘姓土’的‘红色农信’基因融入现代普惠金融,坚持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努力做新时代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和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者,聚焦主业、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贡献农信力量。”李卫民说。
如今,已将“红色农信”基因融入血脉的福建农信,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支农新活力。
近年来,福建农信坚持党建引领,在总结多年与党政部门互动协作实践经验上,进一步探索与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等深入合作,逐步形成了独具农信特色的“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实现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社区,让优惠政策、金融资源下沉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一线。
在大力推广这一服务模式的过程中,福建农信一些行社还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禀赋进行创新。例如,连城农信联社打造“冠豸山下·红色农信党旗红”党建品牌,金融助理组成“‘老乡亲’普惠金融服务队”,实施“5+3+2”工作机制(每周5个半天外出服务、每次外出服务3小时以上、每天加班2小时整理内务),切实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截至2021年9月末,福建农信系统共派出金融助理6054名,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4587名,覆盖全省15258个行政村。
福建农信结合全省山、海、林要素禀赋,整合形成了“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信贷产品,推动农村资产“活起来”。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推动福农综合战略,有效整合农业农村生产要素,主动对接共建县域要素平台,推动综合金融服务、支农惠企利民政策、资源资产信息、配套服务机制、农民行为记录、要素登记流转、参与主体协同联建等“七个上平台”,通过“政策+产品+服务”模式,撬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截至2021年3月末,福建农信资产总额突破10000亿元,存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贷款余额超5200亿元,均位居全省银行业前列。其中,涉农贷款金额3582.33亿元、占比68.6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64.08亿元、占比42.07%。支农、支小、扶贫、扶绿等多项服务乡村振兴指标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福建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