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26日电(刘丰)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福建实现旅游总收入6981亿元,今年要把文旅消费做热,让更多游客“来福建,福气多,一路山海一路歌”。
如何做热文旅消费、做强文旅品牌、做精文旅特色?福建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们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
自驾游: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福建要建设一批金牌旅游村、全域生态旅游小镇。
“近年来,福建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带动作用日臻显著,而乡村旅游90%消费群体为自驾游,如何服务好自驾旅游游客成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省人大代表郑时奋建议,要进一步推进福建“自驾游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实施。
他建议,由省交通厅牵头,所在地市县文旅局、省旅游协会自驾游分会和省高速集团三方共建高速公路服务区自驾游驿站,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自驾游数字服务中心和数字信息平台等体验项目,建成交通、生态、旅游、消费复合功能型服务区,通过高速公路辐射所辖市县,融合“交通+自驾游+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大棚经济,由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协调各乡镇组织农户参与,帮助农民打通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同时,在乡村完善标识标牌,解决停车乱象,降低安全隐患,配套医疗和汽车维修应急服务。
郑时奋还建议,根据各地不同区域特色,拓展现代农业功能,推动农业与文化、教育、自驾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自驾游休闲农业新业态,逐步建立完善“吃农家饭菜、住农家院落、购乡土特产、游生态乡村、赏田园风光、采绿色水果、体农事乐趣”的自驾游休闲农业体系。
红色游:做强“红+”特色品牌
截至目前,福建省共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3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43033件(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福建要构建蓝色海丝、绿色休闲、红色文化3条特色文化旅游带。
“红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保护良好的红色遗址和红色文化资源,更需要立足新时代旅游业态创新要求。”省人大代表陈春勇建议,福建要开发多元化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特色旅游品牌。例如,依托全省丰富的绿色植被、辽阔的海岸线和独特的古风古俗,整合“红+绿”“红+蓝”“红+古”资源,开发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特色传统艺术、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创设计产品相结合,深度开发具有地域元素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量。
陈春勇还提出,要创新保护资金投入方式,建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采用财政贴息、先建后补、股权引导、民办公助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旅游开发产业。例如,积极探索非国有红色博物馆发展道路,对接国内知名抗战文化博物馆、纪念馆等综合服务机构,与社会资本实行收益共享,让专业团队帮助开展策划、规划设计和陈列布展工作,缓解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邮轮游:打造“海峡邮轮经济圈”
国务院批复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明确要求,“有序建设邮轮港和游艇基地,拓展邮轮游艇旅游”“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推动金井邮轮码头、竹屿游艇码头等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今年福建要加快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
省人大代表陈诗强表示,近年来,平潭在探索旅游新业态过程中,邮轮旅游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平潭金井国际邮轮码头通过对外开放省级验收,可满足15万吨级邮轮泊位和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使用要求,年设计客运通过能力8万人次,具备常态化运营国际邮轮航线的基础;与歌诗达邮轮公司等邮轮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11月开通首条“平潭—菲律宾—厦门”邮轮航线。
为进一步推进福州新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共同打造“海峡邮轮经济圈”,陈诗强建议,福建要支持省内邮轮港口联动,建立“航线互靠、客源互送、线路互享”合作模式,推动更多东南亚、东北亚等特色邮轮航线产品在平潭落地。
文化游:讲好茶叶陶瓷等文化故事
福建文化蔚为大观,要做热文旅消费,该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促进文旅结合,要进一步挖掘推广福建茶文化。”省人大代表傅天龙说,福建是中国茶类最齐全的省份,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茉莉花茶等名茶的传统制作技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以“下乡的味道”为品牌,有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
他建议,在具备条件且有代表性的产茶区,修建历代知名茶学家纪念馆及展示茶叶历史文化的长廊,讲好福茶故事,普及茶知识。把条件较好村庄的茶叶基地或生态茶园打造成休闲体验的生态茶趣园,发展茶乡生态民俗游,把养生保健和健康休闲作为茶文旅融合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
“发展茶业旅游业对打响福建茶叶品牌,联动当地服务业发展,繁荣当地经济,具有十分现实的重要意义。”省人大代表林振传也提出,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民宿,促进茶旅、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福建还是陶瓷大省,其中德化县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省人大代表池珠香建议,要将德化县“世界瓷都·自在德化”旅游品牌宣传工作纳入全省宣传工作中,提高德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德化融入全省旅游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