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萧鼎:网文作者要提高文化素养 才能实现更好的商业价值-新华网
作为网络文学仙侠流派的开创者之一,萧鼎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萧鼎:网文作者要提高文化素养 才能实现更好的商业价值

2025-11-15 09:14:18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新华网福州11月15日电(程立葳 陈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化产业最大的IP来源,但也面临短视频分流、AI技术冲击、题材同质化等问题。当下,网文创作者们要如何面对瓶颈与挑战?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文学价值?如何提升网络文学的整体艺术水准和思想内涵?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主席、著名网络文学作家张戬(笔名“萧鼎”)接受新华网专访,分享了他的观点。

  “好内容自带商业生命力”

  作为网络文学仙侠流派的开创者之一,萧鼎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二十年前,当我敲下《诛仙》的第一行文字时,从未想过网络文学会发展为如今这般波澜壮阔的模样。”

  在萧鼎看来,网络文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构建起一条涵盖创作、出版、IP改编的完整生态链,成为文化产业中极具活力的“增长极”,更已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载体,向全球读者展现中华文化内核。

  中国作家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约4万部作品被翻译传播。

  全国50家重点网络文学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网络文学营收规模约440亿元。热潮之下亦有隐忧:“修仙文”“赘婿文”“穿越文”等题材爆红后的一拥而上,使大量作品内容同质化。“商业化催生下,跟风是发展必经阶段,但提升网络文学的整体艺术水准和思想内涵的根本还是在于提升作者自身素养。”萧鼎认为,“作者应先多阅读多学习,把作品质量做扎实,商业价值自然水到渠成。”

  回顾《诛仙》创作,他笑言“当年没想过赚钱,只是写想表达的故事”,在得到读者认可后,便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签约IP开发。而这,正是“好内容自带商业生命力”的注脚。

  “写作者的情感是AI取代不了的”

  当AI辅助构思、生成文本已成常态,AI对网络文学的渗透也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但萧鼎认为,“AI能高效生产文字,但真人写作者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对梦想与未知的想象力,是AI取代不了的。”

  他坦言自己不用AI写作,坚信“文学是人类情感的载体,那些专注于人性、梦想的表达,始终要靠真人创作者的温度。”

  11月9日至12日,以“大时代、大视野、大文学——文明新形态中的网络文学”为主题的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泉州市鲤城区举行,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网络作家,重点网络文学平台、文化企业代表,网络文学研究专家等参加了活动。

  萧鼎坦言,漫步在泉州古城,处处都能看到灵感的源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泉州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正是网络文学创作最需要的精神品格:既要扎根本土文化,又要接纳多元视角,让故事拥有跨越圈层的感染力。”

  “泉州能把历史文化转化为文创体验产品,既留住了世遗古城的魂魄,又激活了经济动能,这种保护性开发给了创作者很多思考。”萧鼎认为。

  “一直在创作新书,时机成熟后会发表”

  网络文学独特的连载模式和即时互动,让作者和读者的关系非常紧密,读者能实时追更、实时吐槽。萧鼎坦言,“写作时会看评论,不太会受读者影响。依然会沿着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去写作。”

  在萧鼎看来,写作是“私人的表达”,要守住创作大纲和情感内核,才能拥有自己的风格。

  面对涌入行业的年轻创作者,他给出的建议是:“先解决生存,再谈梦想。如果短期内没得到生活回报,要慎重选择;但只要热爱还在,就坚持写,因为好故事,永远需要真心去浇灌。”

  《诛仙》作为网络文学仙侠流派开创性经典作品之一,被广泛改编、发展为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缔造了网文产业链的现象级IP,直至今日依然热度不减。萧鼎表示,暂无计划写作诛仙IP下的新作品,但一直在推进创作新的作品,“等时机成熟了再和大家见面”。

[责任编辑:连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