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25日电(蒋巧玲)2023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州市、漳州市分别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一年来,“两国双园”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为福建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两国双园’建设离不开侨务资源的支撑与推动,但是当前侨务资源优势没有完全发挥。”福建省政协常委、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吴棉国说。
在提交福建两会的一份提案中,吴棉国指出,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和侨资来源主要依托于印尼福清籍侨商,中菲“两国双园”项目和侨资主要局限于菲律宾漳州籍侨商,侨力拓展不够广。同时,落地项目第一产业比重偏高,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并面临财税优惠、投融资不足以及土地受限制等问题。此外,专门的人才服务机制尚不健全,国内外园区人才交流互动也不够充分。
对此,他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海外闽籍华侨华人和闽籍侨团联络亲情乡谊、维护族群利益、凝聚华侨华人力量的作用,引导他们在住在国讲好“两国双园”故事,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参与建设。同时,利用闽商大会、东盟华商会、“一带一路”国际华商经贸交流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以及同乡联谊会、宗亲对接等活动,开展“两国双园”资源优势和项目宣传。
加强政策扶持。建议参照中马“两国双园”做法给予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同等优惠政策,参照平潭综合实验区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支持福州、漳州的国企、民企与侨商共同投资建设境外合作园区;给予“两国双园”等同福建自贸试验区关于两岸金融合作以及对台金融开放的相关政策;吸引海外华人华侨和海外留学生到“两国双园”创业,鼓励海外专家到园区从事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对科研项目和成果予以奖励和补贴。
扩大招商范围。优化重点项目招商服务,进一步完善侨资项目审批机制,加大对重点侨资项目跟踪力度,为侨资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建立海外侨社沟通联络机制,为两国政府、企业、商会搭建沟通渠道,为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务;打破侨务资源属地局限,广泛吸纳非本地籍贯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乃至全球的华侨华人参与“两国双园”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印尼、菲律宾企业合作孵化更具合作属性的国际化项目。
推进人才引育。细化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人才引育的相关政策,对引进的国内外各领域人才实行奖励及补贴政策。完善闽籍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资料库,收集海外人才和科技项目最新信息,开展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印尼、中菲高校交流合作,共同培养服务“两国双园”的人才,吸引具有专业技能的留学生群体和新侨群体入园区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