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0月28日电(刘丰)在长者食堂,只要花10元就能吃上一份营养餐;建成20年的老旧小区装上电梯后,老年人出门方便了;出家门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基层医院“五星级”医疗服务……这些民生变化的背后,是人大代表“民呼我应”的履职担当。
近年来,福州人大在为民办实事工作中形成了“党领导、群众提、人大决、政府办、代表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机制,使民生实事项目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形成“民呼我为”的生动局面。
民生项目听“民声”
上午10点,还没到屏山长者食堂·学堂的饭点,但这里已经热闹起来了。有老人正跟着老师学打太极拳,有的三三两两围桌交流书法,还有的正向前来义诊的医生问诊咨询。75岁的张阿姨家就在屏山社区,她说,这里经常有各种免费的健身课程,还有专业医生的养生指导,她很喜欢。
长者食堂也是学堂。新华网 刘丰 摄
食堂墙上的电子屏里显示着当天的菜单,10元就能吃到荤素搭配的一餐饭,无糖菜品还专门用“*”号标注,老人们打完太极拳,就可以在这里就餐。
看到这些,福州市人大代表陈长钦很高兴。
几年前,陈长钦拜访一位亲戚,发现老人家最大的烦恼就是吃饭难。后来,他到台江和仓山几个社区调研,发现这个问题在孤寡、独居、高龄等老年群体中不是个例。
2019年,他提出在福州市各街道、社区创办“长者饭堂”的建议。当年,福州有了第一家长者食堂。
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林燕芽介绍,福州在全国首创“长者食堂+学堂”养老服务品牌,截至今年6月30日,五城区已建成投用长者食堂528家,提供餐位2万多个,累计近6万人在此用餐。
屏山长者食堂·学堂墙上的菜单。新华网 刘丰 摄
群众“点菜”、代表“下单”、政府“配餐”,还体现在福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上。
位于福州台江区的东辉花园建成于2003年,23座楼48个梯位之前都没有电梯,但小区内有60岁以上老人约500人,上下楼很不方便。近年来,因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政策,该小区已经陆续加装电梯32部。
“早在2012年,福州就出台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意见,但是很多规定操作性不强,群众申请流程繁琐、难度很大。”福州市人大代表郑书鸿说,他在2017年、2019年、2020年分别提出建议,希望能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真正落地。“这些建议全部被采纳了。现在,加装电梯审批权从市里下放到区里,免去了产权证公证流程,楼间距规定也作了适当缩小,现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容易多了。”
东辉花园已陆续加装电梯32部。新华网 刘丰 摄
“‘老旧小区加装100部电梯’被列为2023年福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截至9月底四城区共完成加装172部。”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筑与景观规划处处长张文辉说,近期市资规局正会同市房管局制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完成全市有需求有条件小区楼栋增设电梯工作,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办实办好。
2021年、2022年,市人大代表、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主任薛丽丽针对基层卫生机构软硬件提升问题提交的建议,也都得到了落实,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我家步行到卫生院只要10分钟左右,现在一般病症可以在这里看,不用到大医院挤了。”在福州首批五星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福州闽侯县上街中心卫生院,刚就诊完的市民陈女士说道。
福州市人大社会委负责同志介绍,在这些为民办实事项目酝酿阶段,福州人大建立了“三上三下”协商机制。经过多方广泛征求意见,市政府汇总提交出民生实事的候选项目初稿。围绕初稿,市人大常委会前后三轮征求代表建议,市政府相应进行三轮修改,最终形成基本成熟的候选项目清单,确保项目真正代表民意,又具备可行性。
民生实事要督实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民办实事项目与人民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不仅得益于人大代表为民“代言”,还依托于人大对民生实事的全链条闭环监督。这让党委政府在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执行、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群众的声音。
2020年,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以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的方式,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票决工作。经过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候选项目主要内容、资金来源及完成时限等进行审议,票决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交由政府组织实施。
民生实事项目并不是一“决”了之。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每年年中和年底,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由人大“监考”,市直部门直面问题,逐一答复,对进展较慢的项目说明原因,并明确整改对策和措施;对个别推进难度大的项目,适时组织专题视察,实现全过程监督落实。
对人大代表来说,项目落地也并非履职的终点。陈长钦仍然在持续关注、深度参与长者食堂的建设。“食材新不新鲜、运营有没有困难、资金有没有及时到位,农村长者食堂怎么长久办下去,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怎样通过网格化管理享受到长者食堂的服务,我们都在关注和探讨。”
为创新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2022年,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创人大代表投票评议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人大代表从7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投票评选出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市、县、乡三级近万名人大代表通过投票为项目“打分”。
“市、县、乡代表一同参加这样的评选,既发挥人大代表上传下达的中间桥梁作用,又让相关主办单位更有办实事的动力。”薛丽丽说,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接触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再把这些需求反馈给相应的主办单位,让办实事的单位和需要办实事的群众“不脱离”。
据悉,去年评议期间,项目各主办单位开通33部热线电话及邮箱,主动接受各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咨询和监督。今年的人民群众最满意十件实事评选也已经启动。
市人大社会委负责同志说,代表评议机制建立后,福州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酝酿、确定、实施、评价各个环节,都被引入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轨道上来,形成全链条闭环监督。“为民办实事工作中形成的‘党领导、群众提、人大决、政府办、代表评’的机制,是最能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精髓要义的生动探索,推动了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