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奏响文旅“交响曲” 古城漳州再“出圈”-新华网
文化赋能成为漳州古城出圈的关键。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奏响文旅“交响曲” 古城漳州再“出圈”

2023-05-04 11:18:13 来源: 福建日报
字体:

  土楼前游人如织、漳州古城里摩肩接踵、夜市上人头攒动、小吃摊前排起长队……今年“五一”假期,漳州市接待游客247.32万人次,同比增长52.5%;实现旅游收入17.46亿元,同比增长61.9%。

  山海相间、物产丰饶、历史积淀深厚,让漳州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旅游产业“出圈”赋能强基。漳州抢抓机遇,奏响文旅融合“交响曲”,吹响了旅游复苏的号角。

  “文化赋能”让漳州古城出圈

  “小姐抛绣球,抛中状元郎啦!”最近,热闹非凡的“重走晋京赶考路”文化踩街在漳州古城上演,吸引许多游客追捧。新科状元骑上高头大马,胸佩红花绶带,一路敲锣打鼓前行,正逢大户人家小姐抛绣球选亲,绣球抛中状元郎,引得游客纷纷拍照打卡。

  漳州古城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城掀起“旅游热”的今天,积淀千年的闽南文化,也借此机会,重焕光彩。

  今年以来,漳州古城策划开展的木偶嘉年华、木偶快闪、魁星点斗大巡游、非遗圩日等系列活动,创造了2天吸引15万人次到场游赏,峰值40分钟近5万人的热潮,吹起了一股“闽南风”。

  “木偶表演这项技艺生于古城、成长于古城,如今也通过古城破圈。”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岳思毅说,“走进古城之后,布袋木偶的受众从本土拓展到了全国各地,表演形式也从剧场走上了街头。为配合漳州古城的‘木偶快闪’活动,我们还创新了表演形式,让木偶戏踏入‘国潮’圈。”

  “‘文化赋能’成为漳州古城出圈的关键。”闽南师范大学漳州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李彬认为,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体”和“用”的关系。文化是旅游开发的内容,是旅游创新的根本要素,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的产业实践,旅游做得好,离不开文化赋能。

  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一个个金字招牌让漳州古城熠熠生辉。“作为漳州对外展示的窗口,我们希望能将漳州古城逐步打造为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区域。”漳州市凌波景管集团芗城分公司负责人李丹说。

  深挖世遗土楼等特色文化IP

  倚靠狮尾山,傍临谭角河,潺潺流水间,一座座土楼安静矗立,宛若一片世外桃源。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的田中赋土楼群,摘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招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土楼群所在的田中村原本是个贫困村,有着300多名村民,以及数十座残破不堪的土楼。“挖掘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内涵,塑造土楼的灵魂与根基。”在福建乌托邦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凡看来,挖掘文化内涵,是土楼项目开发的核心。2014年,福建乌托邦公司带着“田中赋土楼群”项目走进了田中村,租下了7座土楼,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叶凡介绍,田中赋土楼群的开发最大限度保留了土楼的历史风貌,专门聘请了当地经验丰富的夯筑老工匠对土楼进行修缮,重现土楼的“灵魂”,传承非遗土楼夯筑技艺;同时,民俗博物馆、惠安影雕、福州软木画、漳浦剪纸和漳州木版年画以及福建“八闽工匠”摄影作品展等展馆展览先后入驻土楼,也成为景区“引流”的重要因素。

  如今,田中赋土楼群年可接待游客达到30万人次,带动本村近86户群众就业,各色民宿、餐饮遍地开花。

  “通过深入挖掘孵化世遗土楼、漳州古城等特色文化IP,整合建设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漳州形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研学游、闽南历史文化体验游、红色文化传承游、非遗文化主题游、古镇古村记忆游、漳州故事特色游、文化观光休闲游等一系列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领略文化的独特魅力。”漳州市文旅局宣传交流科科长杨少钦告诉记者。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借着漳州古城知名度提升的势头,漳州启动“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围绕古城开展挖掘非遗项目、展演书画戏曲艺术、完善古城文保单位、讲好漳州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出版闽南文化丛书、推广闽南语闽南歌、弘扬闽南红色文化、做大闽南文化影视、推动漳台文化融合发展、提升漳州文旅品牌十大行动计划,梳理漳州文化脉络,让闽南文化“活起来”。

  近年来,漳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展“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十项行动计划,让非遗项目、本土书画曲艺、漳州历史、闽语闽歌等闽南文化在古城“搭台唱戏”;并先后建成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非遗展示馆、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展示馆、林语堂许地山杨骚文学馆、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和漳州南词传习所、漳州锦歌传习中心等;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拥有专门人员编制和办公场所的漳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暨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闽南文化。

  “前不久开展的漳州首届美食文化节,在3天时间累计接待客流50多万人次,消费总额达1000多万元,成为漳州史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多、影响最广的美食盛会,也是漳州文旅产业链条延伸的有力成果展示。”杨少钦说,“下一步,漳州将继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通过项目整体带动,打造品牌影响力,以高质量发展思路,在全市探索现代化的文旅产业链条,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助力文旅市场全面复苏。”(记者 萧镇平 杨凌怡 通讯员 李小琴)

[责任编辑:郑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