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1月30日电(刘丰)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建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拥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中国重要的产茶省,也是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此次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包含了福建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一起来认识福建的这些制茶技艺: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夷岩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的发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现了岩茶制作的完善技艺,首开乌龙茶制作先河。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其传统制作流程共有十道工序,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复式萎凋”“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走水返阳”“双炒双揉”“低温久烘”等环节。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
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我国茶类制作技艺中别具一格。安溪茶农综合借鉴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作原理,结合当地实际,发明出一套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由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组成。采摘前先要确定采摘期,制定采摘标准;初制工艺包括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十道工序;精制工艺包括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六道工序。
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鼎白茶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艺白茶等。白茶属微发酵茶,其制作手法独特,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以适度自然氧化,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白茶初制工艺流程有鲜叶、萎凋、堆积、干燥、拣剔,其中主要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萎凋又分为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两种。精制工艺流程有毛茶、拣剔(手拣)、正茶、匀堆、烘焙、装箱。受气温影响,白茶制作技艺还分为正常气候初制和不正常气候初制,其中不正常气候初制采用“八成干”萎凋、“六成干”萎凋和加温萎凋等方法。
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是一种用特种工艺造型茶或经过精制后的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窨制花茶的传统工艺。福州作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有近千年历史。福州茉莉花茶窨制须经过茶坯处理、鲜花养护、窨花拼和、堆窨、通花散热、收堆、起花、烘焙、冷却、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等十多道传统工艺程序。其中,鲜花吐香和茶坯吸香是茉莉花茶窨制的主要过程,窨制过程中芳香四溢。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坦洋工夫”属全发酵茶,因发祥于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而得名。坦洋工夫茶制茶过程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步骤,先使新鲜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适度氧化,再做成有条索的红毛茶,保持芽叶完整,红色红汤;然后再经过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分成各个级别的商品茶。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漳平水仙茶制作工艺是紧压制茶技艺。漳平茶农吸取了武夷岩茶和闽南水仙茶制茶原理,结合漳平水仙茶的实际,创造出一套漳平水仙茶饼的独特制茶工艺。其主要制作方法是:茶青在人为控制和调节下,先经晒青、晾青、摇青,使茶青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现象,构成独特的“色、香、味”内质,又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而后进行揉捻和压模造型,反复多次烘焙,形成四方型、带有天然的“兰花香”和“桂花香”的漳平水仙茶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