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漳浦:山海联动筑坦途 城乡共富谱新篇-新华网
"教育公平,是漳浦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漳浦:山海联动筑坦途 城乡共富谱新篇

2025-08-26 09:34:21 来源: 福建日报
字体:

  港城大道连接线。林泽霖 摄

  联盛厂房一瞰。林杜鸿 摄

  漳浦县城。林泽霖 摄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把推动共同富裕贯穿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彰显特色优势的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作为漳州市沿海人口大县,漳浦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山海差异显著的现实问题。如何打通资源流动堵点、激发产业协同动力?

  漳浦县委书记陈爱棋表示:通过贯通山海交通“大动脉”,推进食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将特色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带动农民增收;同时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下沉,构建城乡均衡共享的服务圈。多项举措协同发力,逐步填平山海城乡之间的发展洼地,持续筑牢共同富裕根基。

  有形数字见证发展实效。

  2025年上半年,漳浦规模工业总产值218.14亿元,增长11.4%,增速居漳州市第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59亿元,总量居漳州市第一。漳浦县累计31种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名录,数量居全省县域首位。

  织密路网水网

  打通城乡融合“血脉经络”

  如果说八闽大地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漳浦则是“三山二水五分田”,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但山海相隔、水旱不均,曾长期制约发展。如今,一项项以路网水网为先手的“血脉疏通”工程正全面启动。

  此前,漳浦县交通网络不健全,缺少东西走向主干道。“共同富裕,基础先行。破题的关键就在于打通山海阻隔、实现资源联通。”陈爱棋表示。

  今年以来,多个交通项目喜讯频传:沈海高速“漳浦天福”“漳浦万安”收费站正式投用,赤土乡百姓自此迈入“15分钟高速圈”;港城大道延伸段等4条干道集中通车,以往从古雷到县城约50分钟的车程,如今缩短至20分钟左右,实现“就业在古雷,生活在漳浦”,开启漳浦东部片区产城融合的新引擎。

  这不仅是距离的“缩短”,更是发展机会的“拉平”。

  更深远的布局,已在山水之间铺展。漳浦正全力构建“五纵四横”骨干路网,打通多年断头路。其中,贯通山海的省道531已从蓝图走向现实。从项目启动到征地九成,仅用时半年。道路建成后,从沿海到山区车程将从1个小时缩短至二十几分钟,马坪、赤岭等薄弱片区将直接融入沿海经济动脉。

  有路,更要有水。

  漳浦人曾常年苦恼:“山区水丰,沿海水荒,夏秋河满,冬春匮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制约着漳浦的发展。从2023年起,漳浦围绕“水源在哪里”“水厂怎么建”“水网怎么联”三个重点,实施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水源在哪里?就在南浦乡山峦中。一座总投15.13亿元、库容超4300万立方米的朝阳水库将于明年底完工,年均可供水8337万立方米,保障50万人饮水和4万亩农田灌溉,标志着漳浦“西水东济”迈出关键一步。

  水网建设不仅需要大型水库,也离不开密集的管网布局。当前,漳浦以朝阳、梁山、澎水等水库作为稳定水源,依托5座现代化水厂实现全域覆盖。其中,万安水厂(一期)工程已竣工,提升了2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质量;投资7.12亿元的全县17乡镇村级供水网已经动工,长达3132公里的供水“毛细血管”将有效解决深土、六鳌等乡镇长期缺水的问题。

  随着路网贯通、水系联通,城乡与山海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起来了,县域发展的“一盘棋”就此下活。

  做强山海产业

  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而是要打造持续造血的产业引擎。”陈爱棋表示,漳浦紧扣漳州市“两园两区”战略布局,持续优化山海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

  工业方面,万洋众创城、联盛绿色纸业等特色园区加快建设,超百万平方米产业社区拔地而起,新引进16个优质项目;绥安工业区升格省级经济开发区已通过省政府审议,正待国家批复,开放能级即将实现新跨越。

  此外,联盛纸业、巨信、大明光福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金顺鑫等一批项目落地投建。

  农业方面,漳浦县推进“一县三园”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聚焦填鸭、蛋禽、生猪三大特色产业,统筹实施24个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5.2亿元。在赤岭、马坪等山区,生态循环生猪养殖配套高标准农田,养殖粪污通过管道就近还田,实现资源化近零排放;在国道沿线,禽蛋产业不断壮大;在沿海片区,深海网箱与陆基“楼房养虾”等新模式提高了养殖规范化水平和效益。

  “我们不仅要山海联动,更要推动产业价值的垂直跃升。”漳浦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盛绿色纸业投资220亿元建设浆纸一体化项目,将本地林木资源价值提升数倍;绥安工业区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能级跨越提升。

  优化服务环境是护航产业发展的坚实保障。漳浦创新开展“一把手”招商、驻外招商、基金招商,上半年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268.34亿元。

  共富之路需要有效的实现形式。今年6月,面对荔枝“丰产滞销”,全县迅速发动“购销保卫战”,干部、企业、电商齐发力,月收购超4.5万吨,有力守护了农民的“钱袋子”。不止于此,漳浦更积极谋划转型升级,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园,发展果汁、罐头等精深加工,着力打造“漳浦果汁”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当地配套建设冷链物流和大型冻库,打造自主海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共同富裕的根基在于构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为此,漳浦正计划实施“以城带乡、以海带山、以强带弱”机制,推动城区人才下乡、沿海经验进山、强势产业带动薄弱片区,深化产业对接与协作,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乡融合共兴。

 共享优质服务

  筑牢民生福祉“均衡基石”

  在夯实产业基础之后,漳浦将目光投向共同富裕的最终落脚点——群众的获得感,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从“有”向“优”、从“城”向“乡”深度转变。

  基层医疗是民生保障的重点。漳浦构建了分层分类的基层医疗体系,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枢纽,形成高效协同的三级服务网络。

  以佛昙中心卫生院(漳浦县第二医院)为例,CT、ICU、多学科会诊……这些曾经县级医院才有的配置,如今已成为服务佛昙镇及周边5个乡镇超30万人的“标准装备”。

  去年,该院收治住院患者7880人次,次均费用仅2914.9元,为全市同级医院最低,真正实现了“花小钱看大病”。

  如今,漳浦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络,实施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县域次中心补强链条、一般卫生院打造特色专科的差异化改革模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漳浦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占比已超70%,有效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教育公平,是漳浦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面对城区学位紧张与乡村生源外流的现实挑战,漳浦的选择清晰而坚决:教育优先,布局先行,资源向均衡处发力。

  一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整正在有序推进——整合李园中学与第三实验小学,成立“漳浦县第三实验学校”;甘林小学与秦溪小学合并为李园小学,进一步提升办学效益;溪南小学、京里小学、后港小学整体并入漳浦一中附属学校。与此同时,一批新建、续建项目全速推进:漳浦六中食宿综合楼、塔底小学教学综合楼拔地而起;漳浦职校迁建项目二期工程、第二实验小学、绥西小学教学楼与综合楼、漳浦一中附属学校等工程接连落地,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截至目前,全县教育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4000万元。漳浦一中附属学校加快建设,计划今年秋季启动招生;2025年秋季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将提高至75%,招生计划数较毕业生多出2500人。漳浦县龙湖中学也已获准设立普通高中,为扩招提供坚实保障。

  随着一批新校建成投用和资源整合效应显现,漳浦正稳步推动城乡教育从“资源集中”走向“优质均衡”。

  从让孩子“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让群众“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漳浦用实打实的投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背后,是对共同富裕内涵的深刻把握——发展成果不仅要惠及人人,更要公平惠及人人,绘就城乡共富、民生暖心的温暖画卷。(记者 苏益纯 通讯员 林惠卿)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