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1号、中国红、冰美人、枫叶黄、爱莎……春风和煦,位于延平区大横镇的延平区百合种业创新中心植物工厂里,十余种百合竞相绽放,淡雅清新的香气沁人心脾。
“植物工厂去年10月建成投用,占地面积约15亩,主要进行百合育种。工厂内部的设施设备还在不断完善中。”负责百合种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南平市延欣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邱治强表示,今年下半年,延平区百合种业创新中心将整体投入使用。
这是延平区实施百合种业振兴项目的生动展现。
延平区是“中国百合之乡”、全国百合花鲜切花第三大主产区,全区百合种植面积8500亩,产值5亿元。但产业发展背后,种球依赖进口的隐痛长期存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2021年以来,延平区聚焦打好种业“翻身仗”,大力实施百合种业振兴项目。
邱治强介绍,延平区百合种业振兴项目是延平区与福建省农科院合作的产学研重点项目,位于大横镇、王台镇、茫荡镇等地,总投资6亿元,建设百合种业创新中心、花卉交易中心、现代农业创新实训基地、种质资源圃、种业振兴研发实验室等,旨在破解国外百合种源“卡脖子”问题,实现自主生产替代进口,产业结构合理化、产品规模化、品种本土化。
“项目实施以来,延平建立了全省首个百合花种质资源号库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延平1号’百合育种成功,打破国外种源封锁,目前正继续攻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号’‘3号’新品种。”邱治强自豪地说,等到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可提供百合种球3000万粒。
与此同时,作为区属国企,南平市延欣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新申请专利3项,已授权2项,制定企业标准1项。
行走在百合种业创新中心,只见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百合种业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2.47亿元,占地350亩,主要建设种球品质改良中心、春化诱导库、调度中心、种球工厂化育苗区等。”邱治强边走边介绍,“目前,种源研发中心主体已经完工,进入装修阶段;5栋春化诱导库主体框架已完成,在安装外墙立面;室外绿化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
科技赋能,百合花开“芯”时代。眼下,延平全域已形成“一基因库、两中心、三基地”的发展格局。今后,作为南平市的市花,百合必将在延平这片沃土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记者 卢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