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福建泉州:盘活“土地存量” 激活“发展增量”-新华网
泉州形成了“1个标准、1种模式、7项政策举措”的经验成果。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福建泉州:盘活“土地存量” 激活“发展增量”

2024-06-25 10:49:51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改造后的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一角。新华网发(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新华网福州6月25日电(刘默涵)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质量的发展?近日,“泉州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联合采访活动走进石狮,这个问题在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有了具象的解答。

  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位于石狮市灵秀镇。尚未改造前,这片园区原本业态相对混乱,既有从事服装生产的,也有从事仓储、电商、酒水销售的,一些厂房因年久空置,使用率不高,整个片区显得嘈杂无序,107亩存量用地使用效率很低。

  泉州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启动后,石狮市厘清园区定位,发挥“国企+民企”联动合力,对片区涉及低效用地的16幢工业厂房、7幢宿舍楼进行改造提升,清退一批不符合服装智能制造园产业定位、低效益低产出的企业,引入智能化设备占一定比例的规范企业,打造了“图灵·乘式空间”复合型城市人才空间,并进一步在建成区周边新建标准厂房、仓储研发销售中心、物流、电商、人才社区等配套园区项目660亩,使园区逐步成长为集生产、仓储、生活配套于一体的产业社区。

  工作人员介绍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改造后的人才公寓项目。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指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工业园区,石狮市灵秀镇党委书记邱华侨说,通过盘活低效存量用地,厂房和仓库的出租率达96%,17家优质服装生产企业入驻一年后,已有13家升为规上、限上企业,园区亩均税收也从原来的6万元提升至30万元以上。

  邱华侨说,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建成区在车间改造提升过程中,实行财政贡献与厂房租金挂钩制度,有效保证园区改造后的高效利用。

  走入位于园区C1栋大楼的福建一笔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5G智能生产车间,只见一件件智能加热羽绒服、马甲半成品吊挂着,由一组组轨道精准输送到相应工位,经缝纫、整烫、质检、包装等工序,制成成品后再被打包、装车。

  福建一笔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5G智能车间一角。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我们是去年搬迁过来的,利用新厂房建设了5G智能工厂,利用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福建一笔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小清说,之所以将工厂搬迁到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看中的正是这里打造的产业社区具有的产业配套与激励政策。

  事实上,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只是泉州盘活“沉睡”资源,让“土地存量”变“发展增量”的一道缩影。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珏说,自2022年9月国务院赋予泉州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政策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和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泉州结合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城建提品质、“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等专项行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1个标准、1种模式、7项政策举措”的经验成果。

  洛江区展示的塘西试点片区示意图。新华网 刘默涵 摄

  例如,泉州市洛江区以塘西工业园为核心载体,对万虹路两侧实施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丰泽区将原成洲工业区内的旧厂房和低效用地整体改造为泉州市建筑产业服务区,建设“城区、社区、园区”三区融合的产业社区;南安市北山组团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探索了土地连带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出让、用地置换、资金统筹等多项创新举措……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泉州市以改革解难题,向存量要空间,有效盘活低效用地,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泉州等试点城市完善土地收储机制、探索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工改工”、“工改商”、收益分配等配套政策,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形成整治规划“一张图”,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适时在全省范围推广。

  媒体记者参观晋江市集成电路(科学园)产业社区。新华网 刘默涵 摄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