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厦门:打开海堤让大海更好“呼吸”-新华网
70年间,高集海堤经历了从修建到“打开”的巨变,折射出厦门生态文明理念的与时俱进。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厦门:打开海堤让大海更好“呼吸”

2024-02-23 19:02:35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新华社厦门2月23日电 题:厦门:打开海堤让大海更好“呼吸”

  新华社记者陈弘毅、颜之宏

  “蓝天碧海飞白鹭,波光远影泛渔舟,海景画卷尽展眼前。厦门地铁带您体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伴随着语音播报,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从集美学村地铁站出发,跨海而过驶向厦门岛内。车窗外是波光粼粼的海面,白鹭飞掠觅食,吸引着不少市民和游客举起手机拍摄。

  这段“跨海地铁”从2017年开通至今,已经成为不少游客来福建厦门的打卡点。然而,这片海域在若干年前还被一道2.21公里长的高集海堤“一分为二”。70年间,高集海堤经历了从修建到“打开”的巨变,折射出厦门生态文明理念的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厦门岛和内陆没有桥梁相连,当时的交通主要依靠船只驳运,严重制约厦门的经济发展。为此,在国家的支持下,厦门于1955年建成高集海堤,厦门岛由此从一个海岛成为半岛,鹰厦铁路和公路通过高集海堤接入厦门市中心,对厦门的海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高集海堤是厦门第一条跨海海堤,也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厦门岛对外交通的唯一通道,承担着交通联系、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重要使命。兴建高集海堤后,厦门陆续修筑了集杏、马銮、筼筜、钟宅等海堤,用以改善交通和发展民生产业。”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海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余兴光说,以高集海堤为例,由于阻隔了厦门东、西海域的海水交换,造成厦门东、西海域水动力和海水自净能力大大减弱。随着时间推移,其造成海域淤积、水体污染、影响通航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等一批跨海通道的陆续建成,海堤所承载的交通功能也逐渐弱化。海堤的存在,日益成为制约厦门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短板”。

  为此,厦门于2012年正式对高集海堤进行开口改造,在海堤高崎侧开口850米、集美侧开口210米,并在高集海堤上靠杏林大桥侧建成2.2公里长的高架轨道交通用桥。

  经过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的测算,高集海堤开口后,附近海域流速明显增大,东海域可向西海域日净输送水7100万立方米,东、西海域海水半交换周期缩短近两天,海域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畅通的海域通道也改善了海洋物种的生存环境。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后,打通了中华白海豚等海洋物种的生态通道,有利于丰富海洋动物植物种类,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为了纪念“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厦门市还在高集海堤的堤头修建了海堤纪念馆。步入展馆,开凿、搬运石头的工具以及安全生产哨等一件件实物,让人仿佛回到70年前高集海堤建设的现场;女子青年突击队抬石头、海堤装石工装石入笼等一座座雕塑,生动再现了海堤建设的历史场景;一张张褪色的老照片、一封封泛黄的信件,真实记录着人们建设海堤时付出的艰辛。

[责任编辑:刘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