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恐龙舞池”、正负模对板保存的恐龙足迹化石、一整窝恐龙蛋化石……这些重大发现是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团队近年来开展恐龙化石调查保护工作交出的亮眼“成绩单”。自2020年上杭县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以来,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上杭县人民政府以及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支持下,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团队发挥专业优势,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积极开展恐龙化石调查、产地保护及科普推广等工作,为当地文旅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追索调查“恐龙足迹”
长期以来,福建一直被认为是古生物化石资源“贫瘠”省份,早期的古生物化石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决地层的年代问题,服务于基础性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和数量甚少,主要为植物及无脊椎动物,与恐龙有关的遗迹化石更是从未发现。
2020年,上杭县发现240余枚恐龙足迹化石,实现与恐龙有关的遗迹化石“零”的突破。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团队以此为契机,先后开展了“福建恐龙化石赋存沉积环境研究”“上杭恐龙足迹群化石应急保护及专项地质调查”“闽西地区晚中生代盆地地质遗迹及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福建上杭恐龙足迹化石产地追索调查”等一系列工作。随着调查保护工作的推进,不断有新的发现。
“去年,我们在已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产地东侧约百米的山坡上首次发现一对正负模(对板)保存的足迹化石标本,两边的凹凸足迹一一对应,犹如一套打开的模具。标本面积约15平方米,上面发现有多个足迹及数条恐龙行走留下的行迹,足迹类型包括中小型鸟脚类、小型三趾型兽脚类和小型恐爪龙类。这么大面积正负模(对板)保存的恐龙足迹化石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其他地方都属罕见。”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工程师汤建荣说。
“最近被媒体纷纷报道的上杭恐龙蛋化石也是我们的成果之一。”汤建荣介绍,“发现恐龙蛋化石可以说是我省推进恐龙化石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彰显了我省具有较大的恐龙化石资源探寻潜力,对于地层时代的全球对比、研究恐龙的繁殖行为和生活习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化石发掘现场
推动保护化石资源
这么丰富的恐龙足迹及罕见的恐龙蛋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据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邓克介绍,科研团队首先要进行综合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建立恐龙化石赋存信息综合对比格架,圈定福建恐龙化石赋存的有利区及潜在区,然后再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点上调查。在科研团队数月乃至数年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埋藏了近9000万年的古生物遗迹得以重见天日。
“其实发现恐龙化石还需要一点点好运气。”汤建荣项目组成员正在开展恐龙足迹化石清理保护介绍,上杭恐龙蛋化石就是他们团队在一建筑工地开挖的碎石堆中偶然发现的,科研团队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调查力度,对有关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最终取得重大成果。
恐龙化石排查取得突破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团队积极协助上杭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化石产地,完成了保护规划和应急保护工作方案编制、挡堵墙及保护大棚建设、数字信息采集、化石修复与加固等工作,全力以赴为恐龙化石遗迹“保驾护航”。
开展科普宣传也是推动化石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2021年以来,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参与或举办了多场以古生物化石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意义,不断增强全民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意识。去年6月,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与福建发布、海博TV、直播福建等媒体平台共同举办的《重返白垩纪·与龙共舞》网络直播,在全国4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向网友宣传介绍上杭恐龙足迹群化石有关情况。全网观看量突破1100万人次,直播转发、点赞、评论达50万次以上,反响十分热烈。
“从发现到保护,福建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路要走。下一步,我们将科学谋划全省化石保护与管理支撑工作,探索挖掘古生物化石尤其是恐龙化石等地质遗迹的研学旅游价值,让遗迹资源‘活起来’。”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曹容浩 张瑞利)
恐龙足迹化石清理保护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