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科技局发布《厦门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等十大重点行动,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厦门智慧和力量。
根据《方案》,我市将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到2060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完善,海洋蓝碳等领域碳中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全面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提供厦门样板。
厦门岛内将试点建设
电气化示范片区
我市将实施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在部分试点区域、重大片区、新城和产业园区,开展一批典型低碳零碳技术应用示范。
推动厦门岛内及鼓浪屿部分区域试点建设电气化示范片区。鼓浪屿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食堂采用全电厨房,带领全岛餐饮商家进行全电厨房改造。
推动集装箱码头、邮轮母港等建设船舶岸电示范项目。支持后溪工业组团低碳工业园、盛德东南新能源电动汽车生态园等低碳园区示范建设。
推动东坪山片区、五缘湾湿地公园等近零碳排放景区建设,在建发中央湾区、国贸天成、莲花镇军营村开展低碳社区、低碳乡村示范建设,在厦门外国语学校建设个人助力碳中和示范点。
通过“光储直柔”技术
让建筑变身绿色“发电厂”
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关乎我们的“住和行”。《方案》提出,以交通领域电能替代、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交通应用平台与服务智慧化为发展重点,我市将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先进电驱动与智能化、氢燃料汽车、车路协同及数字化智慧出行、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等低碳交通运输新型技术。拓展低碳交通技术“油改电”等应用场景,促进交通领域低碳技术创新迭代。
我市还将重点发展建筑节能低碳改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装配式建筑、智能电气化、“光储直柔”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等技术。所谓“光储直柔”建筑,就是将光伏发电、分布式储能、直流电建筑及柔性控制系统四种技术结合,使建筑自身成为一座绿色“发电厂”。(记者 吴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