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闽在海中:向海图强的福建故事-新华网
新华网发(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队供图)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圣杯屿沉船是继平潭大练岛沉船之后,福建沿海发掘的第二艘元代沉船遗址。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闽在海中:向海图强的福建故事

2023-10-13 20:43:48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潮起东南,海歌闽声。《山海经》载:“闽在海中。”福建境内山多田少,沿海岛屿星罗棋布,自古以来闽人牧洋为田、与海共荣共存。“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的福建人世代将海洋品格流淌在血脉之中。

  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正在福州举行。10月13日,福建海洋文化展在中国船政文化城拉开帷幕。一起去感受福建向海图强的历史和海洋强省的最新实践,聆听“海洋福建”的故事。

  闽在海中

  中华海洋文明是东方海洋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南岛语族的向外扩散,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地处东南的福建在中华海洋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

  漳平奇和洞遗址出土的鱼形配饰等装饰艺术品,是目前福建发现的最早的艺术品。新华网发(福建省文物局供图)

  福建是海洋族群——南岛语族的祖源地之一。漳平奇和洞遗址是中国最早的海洋文明遗存之一。有研究认为,奇和洞人是福建及毗邻地区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人群,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南岛语系人群。

 平潭壳丘头遗址。新华网发(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供图)

  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6500年至5500年,可以说是以奇和洞个体为代表的东亚古南方人群先民向海洋迁徙的第一块踏板。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已被考古定性为福建海洋文化肇始的地方,是目前福建沿海地区发现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地的关键区域。壳丘头遗址发现大量的海生贝壳和鹿类骨骼,表明当时人类谋生的主要手段是海洋捕捞和狩猎。

  昙石山遗址。新华网发(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供图)

  从平潭出发,沿海岸线到达闽江口,再溯闽江而上,约60公里就到达了如今的闽侯县城。闽侯昙石山遗址距今5000年至4300年。五千年前,昙石山先民以闽江下游为中心,开创了八闽人文血脉的先河。同时,以拓展海洋的气度,冲破惊涛骇浪,驶向辽阔的大海,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开枝散叶。

  福航天下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转变于明清,历经千年,是古代世界各文明间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商贸之路、文化之路、和谐之路。福建福船福天下。沉船、港口与贸易品,是考古学家解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金钥匙。

  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青花黄釉葫芦瓶。 新华网发(福州市博物馆供图)

  “碗礁一号”沉船遗址2005年发掘于福建省平潭屿头岛附近海域,其沉没年代约为清康熙中期。经发掘出水1.7万余件瓷器,大部分为景德镇民窑产品,有青花、青花釉里红、单色釉等品种。

  来自圣杯屿元代沉船的高足杯。新华网发(漳州市博物馆供图)

  水下考古工作者清理后的瓷器原始堆积。新华网发(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队供图)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圣杯屿沉船是继平潭大练岛沉船之后,福建沿海发掘的第二艘元代沉船遗址。圣杯屿沉船是我国目前已发现保存较好的元代沉船,它的发掘对研究元代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生产和销售、福建古代海洋交通线路,以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方式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考古资料。

  郑和下西洋的壮丽航程中,福建同样扮演了浓墨重彩的角色。郑和选中福州长乐作为下西洋的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港,在郑和七下西洋的28年间,航队往返驻泊长乐达4年之久,航队在此补充给养、招募水手、修造船舶,留下许多珍贵历史遗存。

  《天妃灵应之记》碑。新华网发(郑和史迹陈列馆供图)

  在福州市长乐区郑和史迹陈列馆内,保存着一块《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是郑和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所刻。碑文详细记载了郑和船队下西洋的时间、地点、人员以及所到达的国家、海外贸易和友好往来等情况。

 马尾罗星塔。新华网发(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供图)

  郑和航队所用的国际航海图中的福州马尾罗星塔,后被标示为“中国塔”,至今仍巍然屹立。

  “海舟以福建为上。”福建造船业历史悠久。

  泉州湾南宋海船。新华网发(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供图)

  早在战国,建安郡侯官 (今福州)设典船校尉。六朝时福建“商舶远届,委输南州”“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宋元时期,福建成为全国造船业中心之一,福船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运用最为广泛的船型之一。明代,福船成为我国航海木帆船的三大类型之一,民船的质量甚至超过了官船、战船,一些国家纷纷来福州造船、修船、买船。

  福建船政轮机厂旧影。新华网发(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供图)

  这里是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车间,1871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船用蒸汽机。福建船政由此完成了核心技术从仿制到自主的飞跃。

  传承历代福建海洋文明优秀传统,福建船政开辟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造船业基地,继而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近代中国“向海图强”的发端。

  向海而兴

  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船厂片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闽天不长闽海长,福建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福建实际和区位优势,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全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繁忙的厦门港。新华网发(厦门港口管理局供图)

  安装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区域的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是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福建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鳞次栉比,与蓝天碧海相映,成为海上一道亮丽风景。新华网发(宁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闽投1号”是全国首台渔旅融合的半潜式深海养殖平台、福建省首个深海智慧渔旅平台。新华网发(闽投深海公司供图)

  我国首艘全数配备国产化科考作业设备的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由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适应性改造。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向海而歌,奋楫逐浪。悠远绵长的福建海洋文化,流淌着闽人与海洋相拥逐梦的故事。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放眼辽阔海域,福建海洋科技创新势头正旺,“海上福建”建设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文案:刘丰

  资料来源: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福建博物院、新华社、福建日报、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郑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