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海葵”影响,9月3日夜间至今,福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部分乡镇出现特大暴雨,部分地区降水量破历史纪录。本轮降雨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强的降雨过程?气象专家释疑。
昨天福建的雨有多大?
5日,福建中南部地区和宁德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沿海地区的部分乡镇出现特大暴雨。据统计,5日6时~6日6时,全省共有49个县(市、区)的287个乡镇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15个县(市、区)的65个乡镇超过250毫米,福州仓山区的盖山镇、城门镇累计雨量超过500毫米,以仓山区盖山镇548.9毫米为最大;最大小时雨量为仓山区盖山镇149.2毫米。截至6日6时,极端天气监测显示多地雨量破历史纪录,其中福州、永泰的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累计降水历史纪录均被打破。
50毫米、1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是什么概念?
福建省气象宣传科普教育中心高级工程师杨佑保解释,气象上,24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小于100毫米的雨称为“暴雨”,大于等于100毫米、小于25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就称为“特大暴雨”。
“1毫米降水量相当于在1平方米面积的玻璃槽里倒了1升水,那如果是1平方公里的地方下了1毫米雨,就相当于在1平方公里的地方倒了1000吨水。” 杨佑保说,福州面积约12000平方公里,下1毫米的雨相当于下了约1200万吨水,接近200个福州西湖的水量,50毫米降水约为1万个福州西湖的蓄水量。
出现极端降水的原因是什么?
福建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林小红解释,这次的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与“海葵”北侧的东南气流相互作用,激发出了长而强的暴雨云团,这条暴雨云团在东南气流的引导下,形成“列车效应”,不断地经过福建中部沿海上空。
“列车效应”是指有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时,其所产生的降水量累积起来,造成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就像人站在行驶的列车前,不断地感受到一节节车厢经过时带来的巨大声音和冲力。
这样的降水影响效果不断叠加,导致灾害加剧,易发生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刘丰 谢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