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强化法治指引,深入田间地头,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
集美法院法官带案下访,开展“问需于民·一村一治理”实践活动,为基层调解员讲解案件,提供法律知识、解纷思路,进行信息化培训,收集意见126份,以座谈交流、判后回访等方式,提升村居纠纷治理精度。集美法院还绘制调解思维导图,根据“收集意见—归纳争点—对照案例”的流程,按顺序罗列了法律关系、案件事实、争议焦点、调解方法等14个知识要点,归纳常见争议问题并附上案例,同时制定调解操作指南及实操步骤。
2021年以来,集美法院结合线上线下渠道,开展送法进村活动近20场。从“漫灌式”普法到“滴灌式”普法,集美法院注重梳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打造生动的法治公开课、群众教育课。
今年2月,集美法院灌口法庭“新乡贤调解工作室”揭牌启用,5名乡贤被授予特邀调解员聘书。5位乡贤都曾获评厦门市“新乡贤”称号,在乡邻间威望高、口碑好。发挥乡贤具有群众信任的优势,能够带动引领基层网格员、村居热心人士参与纠纷化解,同时熟悉公序良俗,促进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集美法院不仅将乡贤力量融入乡村纠纷治理工作,还注重以乡规民约化解矛盾纠纷。在一起邻里用地纠纷中,法官参照当地乡俗,提出“滴水檐”互让思路,根据周边房屋已有的“滴水檐”确定双方退让距离,最终促成邻里握手言和。自生于乡村本土资源的乡规民约,体现村民共同意志和良好风俗,村民们对于乡规民约的认同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安海涛 谢婷婷)
[责任编辑:袁羽 连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