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5日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厦门自贸片区“主动参与制订国际海事运输规则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成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该案例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与厦门海事局的制度创新,强化了创新合作机制,聚焦企业最关心的堵点难题,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通过制度,服务企业更好出口。
化工级重晶石粉是对粗制重晶石矿石进行研磨、浮选等加工而成的矿物粉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等领域。据了解,我国是化工级重晶石粉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约10万吨,产值上亿元,且大部分长期从厦门港海运出口。
此前,化工级重晶石粉未列入《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IMSBC)货物名录。根据IMSBC规则要求,未命名的新品种固体散装货物出口,须得到出口国、船旗国和进口国三方主管机构协商认定,一般要历经数月,运输时间和成本高,违约和延期风险大。
针对这种情况,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与厦门海事局联合推进国际规则与标准研究,由厦门海事部门组建海事国际公约履约研究团队,建立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联动机制,编制并提交了《建议新增化工级重晶石粉为A组货物的提案》,建议在IMSBC规则货物名录中添加重晶石粉,明确货物安全运输条件。最终,《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07-23修正案正式通过该标准,中国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海事组织公认标准。
该修正案于2024年1月1日起由各缔约国自愿实施,2025年1月1日起强制生效。2024年5月,新规则生效后的化工级重晶石粉首次海运出口在厦门自贸片区东渡港区的国贸码头试点发运,2万吨化工级重晶石粉出口意大利。
截至目前,厦门已服务近30万吨、货值超2亿元的化工级重晶石粉顺利出口。“化工级重晶石粉的国际运输规则突破,是我们践行‘以制度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缩影。”厦门海事局危管防污处负责人表示,此次规则修订采纳了厦门海事履约团队提案,让“中国海运标准”成为世界公认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重晶石粉常态化海运出口的规则问题,意味着“福建产”重晶石粉出口将更加顺畅高效。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自贸片区挂牌十年来累计推出632项创新举措、153项全国首创,有31项改革试点经验获国务院向全国推广。同时作为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地区之一,片区接下来还将联合厦门海事等部门,在对接国际标准的同时,聚焦国内国际制度空白,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规则上的话语权,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示范。(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高菲 杜欣容 张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