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漳州:城市“边角料”变“金厝边”-新华网
目前,主城区已有9处用地纳入城市“金厝边”小微公共空间地块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全部于今年完成改造。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漳州:城市“边角料”变“金厝边”

2025-04-11 11:09:57 来源: 福建日报
字体:

  四月的阴雨连绵,打湿了市民公园和户外设施。但在漳州大桥的桥墩下,孩童们嬉闹玩耍,好不热闹。

  “春冬遮风挡雨,夏日凉爽遮阳,是老人相约遛娃的好地方。”市民饶有兴致地架起桌椅板凳,在这里度过半日闲暇。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但城市建设难免有所“留白”,这些利用率不高的城市“边角料”空置十分可惜。为给市民群众创造生活空间,漳州深度挖掘城市小微空间,探索“市区联动、市场运营、全民参与”模式,让城市“边角料”变身“金厝边”,以更加精细的空间治理方式支撑城市建设。

  芗城区和龙文区作为漳州主城区,由于开发建设较早,城市空间几近饱和,寸土寸金。然而在街边绿地、桥下空间、滨河空间、闲置临时建筑等地,仍存在不少剩余空间。

  “好好一块地,荒废着心疼。”“住宅区拥挤,缺乏活动场地。”……这是不少群众的心声。

  群众算的不只是土地账,还有幸福账。“把群众身边的边角地、荒杂地变成城市里的‘金角银边’。”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员蒋水龙介绍,3月4日,漳州多部门联合出台《漳州市主城区城市“金厝边”小微公共空间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把主城区芗城、龙文(不含市本级政府储备地)的剩余空间进行综合利用,要求分批次下放属地政府实施综合利用,植入群众需要、景观协调、安全有序的特色功能,并推荐了地摊经济类、综合休闲类、文化体验类、传统民俗类、便民服务类等7项综合利用类型,努力让城市建设成果可感可及、普遍受益。

  最近,陆续有城市“金厝边”小微公共空间地块建成投用。位于龙文区碧湖街道的T-ONE周边绿地结合港道、绿地斜坡、道路边角等区域特点,形成立体景观带,已有不少居民在此开展社区活动。

  在城市的另一头,位于龙文区的景山公园西侧用地在几栋居民楼中间,台地高差大,一片荒草丛生。现有体育场空间狭小、功能单一,入口处有零星停车场地,较为混乱。

  经过居民向社区街道建言献策,地块所在的景山街道与居民代表共同研究确定地块监管单位、管理主体、资金筹措方案等事项,形成综合利用方案,由龙文区报漳州市住建局备案。

  “地块资源浪费,需要进一步规划功能分区,考虑植入业态,建立复合型的社区公园。”龙文区城乡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郑森泉介绍,该地块周边有福隆城、钱隆樽品等入住率高的小区以及漳州市第九中学,人流量较大。加上附近摆摊的商贩不在少数,不利于城市管理,也存在安全因素。

  在地块获批为“金厝边”小微公共空间地块后,由龙文发展集团作为该用地的建设单位和管理主体,由属地街道等作为监管单位,组织实施现场改造提升、盘活综合利用。

  为满足休闲、健身、停车及商贩摆摊等周边居民呼声较高的需求,龙文发展集团设计“爱的五种表达”主题园区,内含生态停车、活动广场、草坪演绎、运动休闲、儿童活动五大区域,集运动、休闲、多元业态等功能于一体,设置摆摊点位,营造公园集市。

  景山公园西侧用地“变身”的资金来源于海绵补助资金及区政府统筹。

  “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元化,确保这项从基层发起的项目能够高效落地,保障‘金厝边’的公益性和服务性。”郑森泉说,后续的管理将广泛征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居民、专业技术人员等,组建“金厝边”日常监督队伍,采取明察暗访、专业评估等方式对地块综合利用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目前,主城区已有9处用地纳入城市“金厝边”小微公共空间地块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全部于今年完成改造。

  走在漳州街头,那些曾被忽视的“边角料”空间正焕发新生:今天是一处健身角,明天可能成为社区文化据点;今天是一块菜地,未来或许孕育出邻里互助网络;高架桥下的游乐区、转角处的口袋公园、社区墙角的共享菜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造,却藏着城市治理的温情。(报业集团记者 杜正蓝)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