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3月26日电(刘丰)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是我国大黄鱼的核心产区之一。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当地渔民抢抓黄金窗口期,投放大黄鱼鱼苗。今年,10亿尾大黄鱼鱼苗从这里开启“海洋之旅”。
在霞浦县溪南镇金茂水产公司的大黄鱼育苗车间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培育了80天左右的鱼苗捞起,装入配备了活水系统的运输车。这些鱼苗体长5厘米至6厘米,活力十足。随后,一尾尾活泼跳跃的鱼苗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活水运输船上,再运往海上养殖区。
当地养殖户介绍,大黄鱼是温水性鱼类,当水温在12℃左右时投苗,可以减少应激反应,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因此,他们通常会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中午进行投苗。
在溪南镇长腰海域,满载着鱼苗的活水运输船缓缓停靠到渔排边上,渔民们赶忙收拢船舱渔网,用大网兜将鱼苗慢慢地集中到一起,再小心地将鱼苗提到渔排上,倒入网箱里放养。
金茂水产公司副总经理苏石泉介绍,新鱼苗非常脆弱,因此要在水流平缓的海域暂养一个月,待它们适应环境后,下单的养殖户会将其转运至各自的渔排继续养殖18个月,届时便可收获上市。
据了解,今年霞浦县预计将投放10亿尾大黄鱼鱼苗,养殖规模达16万框、约24万吨,产值将超30亿元。
这两年,当地持续推进超规划网箱养殖整改工作,已累计将30%的大黄鱼传统网箱从内湾浅海清退迁移至外海深海大网箱养殖区,通过控制养殖密度,减少了富营养化问题,海域生态自净能力增强,显著提升霞浦大黄鱼品质。
[责任编辑: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