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论坛现场图片。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新华网福州3月23日电(记者 张华迎)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第二届武夷论坛3月22日在南平武夷山举行。这是继2024年首届武夷论坛后,中外学者再次齐聚南平,以“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为指引,共话文明传承与发展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说,百余位中外学者齐聚第二届武夷论坛,深入领悟“两个结合”思想精髓,既是文明基因与创新机理的共融,也是文化守正与时代创新的共进,更是学术探源与实践发展的共振。中国人民大学愿与福建省以及南平市一道,引文化之活水,立时代之潮头,启文明之新篇,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踔厉奋发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向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期待以此次论坛为纽带,借助各位专家学者之智,加力研学、加深交流、加强合作,在学思践悟“两个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基因、展现文化魅力,在久久为功中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
开幕式上,论坛主报告《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与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正式发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郗戈代表报告编写组进行解读。报告分为“文明实践”“旧邦新命”“奋进议程”三部分,以“两个结合”的理念和实践为核心线索,对“两个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历史脉络、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等重大议题作出深刻回应。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韩国延世大学名誉教授白永瑞、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学院荣休教授罗伯特·恰德、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分别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通向过去的新路径:民间视角下东亚古典的两种用法”“现代西方对中国的认知——‘酷中国’”“文明互鉴中的‘古今中西之争’”为主题作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联合主办,通过主论坛引领、四地分论坛协同模式,举办中华文明讲坛、“中华文明与两岸融合”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并为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联盟和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研修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