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龙池公园航拍图景
3月17日,记者走进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只见沿街房屋换上马头墙式样的“新装”,老街古意盎然,民房错落有致,环境整洁清新。龙湖村文化活动中心、长者食堂等公共便民设施正加紧施工或进行项目收尾。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与明媚的春光相融,绘就出一幅和美新景。
龙湖村的这一系列华丽蜕变,离不开闽台乡建乡创的深度合作。2023年10月,龙湖村入选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以此为契机,瀚仙镇积极借智台湾文创策划师兼高校教师张孟珠的建筑师团队——福州乡念设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台湾团队)的专业力量,项目总投资1100余万元,围绕人居环境、建筑风貌、公共空间、乡村景观、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策划实施28个乡建乡创项目,为龙湖村注入新活力。
内外兼修 雕琢龙湖新颜值
改善环境,要在“美”字上下足硬功夫,更要兼顾传统文化和特色。龙湖村作为“闽学鼻祖”杨时先生的诞生地,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项目启动前期,台湾团队与瀚仙镇干部紧密配合,通过走街串巷、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并吸纳超过200条居民意见,同时充分结合龙湖村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为后续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龙湖村原有屋顶屋面形式与建筑立面风格杂乱,传统建筑元素缺失,整体绿化和色彩也有待提升。”张孟珠回忆,初到龙湖村时,当务之急就是精准开出整治“处方”,让“理学文化”与生态景观相得益彰。
经过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后,台湾团队决定顺应建筑结构现状,摒弃大拆大建,通过对主街巷立面增加批檐、添加木线条及窗格花、改造木门等措施,优化龙湖老街建筑风貌,实现整体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同时,在龙湖老街入口、瀚仙溪沿溪两侧补植碧桃、红梅等观赏植物,实施龙湖村街巷空间绿化改善提升。兼顾经济与实用的修缮与创新融合,显著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更让乡愁得以延续。
“改造后的老街太漂亮了!”村民肖茂盛看着修缮焕然一新的龙湖老街,连连称赞。
“面子靓”更要“底子美”。瀚仙镇结合镇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完成杆线整治、外立面改造、垃圾干湿分类,同时,垃圾清运交由社会化运营,做到日产日清,全方位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瀚仙镇通过程序选定村民谢金轩、黄荣生的农房开展三类农房适老化改造,设计师团队依照动线需求,为老人从大厅到房间再到卫生间都安装了扶手,卫生间配有马桶、热水器、防滑地面,解决屋面漏水、优化开关照明、安装报警器等,“一对一”的量身定制,解决了老人起床、如厕、用餐、出行等方面安全隐患。
“到处都有扶手,进出很方便。”84岁的谢奶奶谈及房屋改造后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共享空间 厚植幸福新底色
龙湖村人居环境改善后,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成为瀚仙镇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乡建乡创中,全龄友好空间建设至关重要,乡村公共空间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也是村民反映问题与诉求最为集中的领域。
如何完善公共空间,将惠民服务精准做到群众心坎上?怎样让政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赢得百姓好口碑?
为破解这些难题,台湾团队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公共空间治理与环境整治工作、民生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时刻关注居民的空间需求和实际体验,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助力龙湖村现代化幸福生活构建。
位于龙湖村中心地段的“闽学书吧”,经过改造后,华丽转身为“大众茶室+公共图书馆”,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理想场所。原本的浣洗池、沿河步道、长青广场、龙池乐园等公共空间不仅得到修缮翻新,还增设座椅板凳和网红打卡点等;通过新设长者食堂,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便捷就餐服务……适老化改造以及公共空间优化提升,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通过一次次和村民探讨细节,古色古香的街区从设计图纸变成了实景。”张孟珠感慨地说,瀚仙镇充分尊重设计团队在规划设计上的专业能力,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当地居民也积极踊跃参与,这种多方协同合作的模式让她十分感动。
这是一场充满温情与力量的“双向奔赴”式乡建乡创合作。瀚仙镇项目负责人介绍,台湾团队成员不辞辛劳,通过一次次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建设。这种“陪护式”服务为龙湖村量身定制的设计方案,有力推动了一场“共同缔造”的乡村发展蝶变。
文旅融合 激活振兴新引擎
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给龙湖村带来的蜕变,远超村庄面貌范畴。台湾团队为全镇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前瞻性的“文旅+产业”创新思路,深挖杨时故里、龟山书院、龙池公园等文化资源优势,立足发展农旅康养和文化休闲产业,通过精心塑造与有机串联,规划建设龙池水上乐园、龙湖村民宿、露营基地、龟山溶洞开发等产业项目,积极培育龙湖村旅游新业态,为龙湖村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同时,精心打造“诗词休闲观景平台”“龟山先生故里游”“程门立雪”等多个网红打卡点,新建瀚仙溪亲水平台、水车、垂钓平台、文化长廊等,每年吸引游客数量超万余人次,撬起村民增收支点,为打响龙湖村旅游品牌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在瀚仙镇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台湾团队因地制宜,实施“一地一档、一类一策”策略,灵活利用、充分盘活边角荒废地块,将零散资源串点成线,实现有限资源合理高效利用,释放村级发展无限活力。
“现在的生活很充实,中午吃完饭去书吧下下棋,下午和老友相约杨时公园、长青广场,晚上沿着瀚仙溪去龙池公园散步。”说起龙湖村的变化,村民吴炳根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满是赞叹。
“目前‘乡建’已逐步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将继续携手台湾乡建乡创团队,着力推动‘乡创’再上新台阶,打造更多富有龙湖特色的展示窗口。”瀚仙镇党委书记温水木表示,未来,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为两岸乡建乡创群体搭建广阔平台,引导乡村文旅人才在龙湖村深耕发展,共同绘就龙湖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王翠萍 通讯员 苏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