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泉州世界遗产点开元寺的众包3D模型于近日成功生成。
此次开元寺众包3D摄影测量,由泉州师范学院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文化与创意学院院长庄以仁指导,他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与考古、文化遗产以及艺术等人文方面相结合的跨学科教学与研究。
去年11月,庄以仁和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吴伊萍组织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十名学子开展开元寺众包近景摄影测量,着手打造3D模型。吴伊萍介绍,众包指的是将某个机构或者公司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志愿者的做法。
“众包摄影测量是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吸纳多元参与者,打破专业壁垒,促进不同领域人员交流协作,激发创意火花,使模型融入丰富视角与创新理念,挖掘文化内涵与多元价值,有助于文化传承传播。”庄以仁说。
随着开元寺众包3D模型成功生成,大家可以“漫步”开元寺、沉浸式体验泉州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获得感与认同感,激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与热情,拓展文化遗产受众圈与影响力。
来自马来西亚的泉州师范学院学生李承曦参与了开元寺众包3D模型的创建。他表示,有了这个3D模型,就可以让家乡的亲友“走进开元寺”,了解世遗泉州的魅力,借数字模型进行交流,让泉州文化跨越山海,引世界目光聚焦世遗泉州。
“数字化是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教学和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结合,让学生的课程作业、毕业论文和泉州的文物产生了实际联系,不仅让学生从游客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参与者、建设者,而且他们的作品参加各大学科比赛的过程,也是一次泉州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吴伊萍说。
此次开元寺众包3D模型的完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公众科学和遗产教育提供了范例。除了开元寺,目前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还在开展顺济桥、泉州府文庙、泉州天后宫、真武庙、六胜塔、洛阳桥等世界遗产点的3D模型创建。
“后续,这些3D模型可用于构建泉州世界遗产的元宇宙空间,进行数字化展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体验,以及电影、游戏等文创产品的开发,助力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吴伊萍说。(记者 黄琼芬 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