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期间,位于厦门思明区黄金海岸线旁的黄厝社区迎来了各地游客。松软的海滩、闽南风情十足的小巷和古厝令人流连。
黄杰在厦门黄厝经营民宿多年,自从去年民宿周边经过整治提升变“靓”后,游客更多了。不少游客在社交网络“晒美图”之余,给出了“宝藏打卡地,处处能出片”“远离都市喧嚣、充满松弛感的闽南海滨小村”等评价。
黄厝社区位于厦门岛的东南部,背靠青山,面朝大海,2003年完成村改居,属于典型的城中村社区。玉带般的厦门环岛路从此穿过,串起了几公里长的沙滩。得益于独特的文旅资源,天南海北的游客源源不断,这里也逐渐由一个小渔村转型为民宿村。目前,整个黄厝民宿已经超过300家。
然而,在旅游业繁荣的同时,寸土寸金的黄厝也一度遭遇“成长的烦恼”:本不宽的村道两边随意搭建的铁皮屋、占道经营的各类摊点、空中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思明区民宿协会监事长汤斌坦言:“那时候,不少游客跟我聊天时都说‘民宿很棒,就是环境太乱了’。”
转变始于去年5月。作为厦门城中村整治提升的第一批试点,从黄厝“大队楼”和“知青楼”开始,一场“减法”让黄厝逐渐回归整洁有序。
拼版照片:上图为思明区滨海街道黄厝社区塔头社城中村大广场改造前的景象(资料照片);下图为同一地点改造后的景象(6月27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周义 摄)。
“大队楼”和“知青楼”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见证了黄厝作为海防前线村的峥嵘岁月。后被转租用作小加工坊等,两栋楼所在的广场则搭盖了临时农贸市场,拥挤杂乱。街道和社区决定清理提升这片区域,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小广场。
如今,这个充满闽南风情的小广场成了周边老人健身、孩童嬉戏玩耍的地方,解决了黄厝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
同时,黄厝社区也在积极做“加法”,通过拆违腾挪和盘活整合集体土地,公共菜市场、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将陆续投用,不但补齐民生短板,预计还将为社区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0万元。
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赵珂说,经过努力,村道旁的乱搭乱建消失了、占道经营的摊点逐步规范了、头顶的“蜘蛛网”下地了……如今的黄厝,盛放的盆栽、红砖厝、整洁的沥青路,组成了一幅幅美景,不少游客驻足拍照。今年以来,黄厝已迎来超80万名游客。
“如何让优美的人居环境长久巩固,是我们要解决的‘下半篇文章’。”滨海街道办事处主任陈舒杨告诉记者,经过社区两委谋划,黄厝社区已引入市属国企,与社区联合成立运营管理公司,推动多元共治、推进村集体资产持续发展壮大,让黄厝的明天更“美丽”。(记者郑良、陈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