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史馆,社区小朋友通过游戏了解东屿历史。(东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供图)
认识闽南特色民俗“蜈蚣阁”、倾听渔家故事、拼装东屿藏宝图……在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东屿社区的村史馆内,“走进村史馆”文明实践活动正在持续举办。社区的孩子们通过志愿者解说和知识闯关小游戏等,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今年三月落成的东屿村史馆,不仅陈列了渔具、农具、岛民器物等极具渔岛风情的老物件、老照片,还通过九个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东屿的历史变迁,打造家门口的“记忆博物馆”。
“东屿是整村搬迁,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会稍微完整一点,如果不把渔村历史、优良家风和拼搏精神保留下来,我们后代对这些就会越来越模糊,更不用说传承了。”东屿社区两委林素珠表示,建设村史馆就是为了让居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东屿旧称“长江”,又名“长屿”,地处东南沿海的九龙江口海湾,三面环水,与厦门岛和鼓浪屿隔海相望,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以前。自古以来,村民都是以“讨小海”、养殖海产为生。2010年,东屿村整村搬迁至安置小区;2012年改制为东屿社区。
渔民“洗脚上岸”,变为新社区居民。身份的转变意味着很多生活习惯的改变。十多年来,东屿社区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理念,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引导广大居民摒弃陈规陋习,养成文明好习惯,营造浓厚文明氛围。
74岁的李来国曾是东屿村村委会副主任。退休后,他积极参与社区老人协会工作,带领老年协会、庵庙理事会引导并督促居民实施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工作,主动为办丧事的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提倡白事简办。
“现在社区的所有白事都取消宴席;锣鼓队以前最多的时候超过25队,现在最多不超过4队;白事用品也不搞铺张浪费。”李来国表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后,社区居民每场白事的花费从原来的十几万元减少到了三四万元,居民之间红白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风气也不见了。
组织开展专业课程,指导社区老人制作手工艾草锤。(东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供图)
近年来,东屿社区先后组建党员志愿队、巾帼志愿队、凡人微光志愿队、美哉少年志愿队、“书香致远”亲子阅读志愿服务队等9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275人,占户籍人数18.2%;并与共建单位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共建合作,围绕洁净家园、敬老爱老、文明创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开设广场舞班、合唱团等,并结合“我们的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真正实现乐在邻里、乐享邻里。“身份的转变,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大家现在都过得很好。”社区居民纷纷表示。(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