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霞浦海参育苗基地,气象部门通过为农服务终端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海产养殖气象服务。 新华网 刘丰 摄
新华网福州6月30日电(刘丰)在福建福鼎,北风天,气温25℃-28℃,湿度65%左右,是白茶晾晒的最佳天气;11月中旬的霞浦,当海水温度降到21℃,海参苗可以下海了,再过几天,当海水温度降到20℃,并且未来三四天水温还将继续下降,海带苗也能出室下海了。以往,不论是山区还是沿海,农业生产大多凭经验“看天吃饭”,如今,这些精确的气象数据,由气象部门精准推送给茶农茶企和养殖户,让他们实现“看数据生产”。
近年来,福建各级气象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种植户和养殖户需求发布农业专题气象服务,在闽东充满希望的山海间,用精细化气象服务,帮助当地唱好山歌、念好海经,通过“气象+”护航山海农业蓬勃发展。
霞浦县是“中国海带之乡”,全县年产鲜海带150万吨,年产值16亿元,海带养殖户超过1万户。由于环海的地势与多样的地形带来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当地的海带养殖户长期以来深受天气问题困扰。
“海带苗下海后要是连续出现高温天气,致使水温升高,海带苗就无法生长。如果海带苗下海的时机不对,养殖户就要遭受很大损失。”福建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志安说,海带苗从室内高密度低温培育到下海养殖,时机非常重要,气象预测对养殖户来说必不可少。
对此,霞浦县气象局制作发布了海带苗入水气象专报,提醒海带养殖户抓住冷空气南下的节点抓紧下苗。
“以前下苗,要自己天天盯着天气预报,深怕临时有变下早了。现在有了天气专报,就没那么焦虑了。”有着近20年海带养殖经验的霞浦县北壁乡池澳村村民陈孝杰养殖了50亩海带。根据天气专报,陈孝杰还适当调整了挂绳的水层高度,避免光照太强影响苗体成长。
近年来,霞浦县气象局结合海带养殖户实际需求,创建服务微信群,在影响海带生长、晾晒天气到达之前提前发布气象预报,用科学准确的气象专题服务为海带苗入水、晾晒时机提供了重要依据。每年4-6月,霞浦气象每日制作海带晾晒服务专题,通过微信群发给海带养殖大户。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霞浦气象发布海带晾晒服务专题244期,海带苗入水专题气象报告1期,为各类养殖户减少损失3000多万元。
今年福鼎白茶继续推行伏季休(养)茶管理,气象数据是伏季休(养)茶的重要指标之一。 新华网 刘丰 摄
在福鼎,气象服务也融入浓浓的茶香里。打开福鼎“数字气象 智慧茶园”微信小程序,太姥山绿雪芽茶园温度28.1℃,空气湿度81%,20厘米土壤湿度25.1%……茶园小气候环境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绿雪芽有机茶基地工作人员何正春说,这些量化的气象数据,不仅能更科学地指导茶农茶企趋利避害,采取相应的农事措施,还能让气象监测数据与福鼎白茶溯源大数据融合,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立体式全程监管。
福鼎市气象台台长陈苑旻介绍说,2022年以来,福鼎市已先后建设14个标准化茶园立体气象监测站,与已有地面气象区域站网构成覆盖全域的福鼎白茶立体气象监测网,监测覆盖面积1400万平方米,实现茶园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雨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风速风向和光合有效辐射等八要素定时、连续、定位观测,填补了茶园气象监测数据的空白,为开展茶叶气象服务、茶叶气候资源评估认证、茶叶与气象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撑。
气象科技成果在白茶生产销售中转化。2022年3月,福鼎白茶公共品牌获评“福建气候优质农产品”,目前已发放可溯源“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二维码15万枚,消费者可以扫描了解该批次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气候数据,推动福鼎白茶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促进福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福鼎“数字气象 智慧茶园”平台。 (手机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