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医院针灸科陈旭军主任医师(右)在为市民做“三伏灸”。
提起“三伏天”,很多人会想到酷热难耐,而按照中医的说法,这时适宜补充人体阳气,是一年之中驱寒固本、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
昨日是“头伏”第一天,一大早,福建省人民医院就热闹起来,男女老少争相“补阳”,争贴三伏“头一贴”。但是专家提醒,“三伏灸”要讲究个性化,并非人人都适宜,比如湿热体质的人一旦敷辛温、走窜、温阳的药物,那就如同火上浇油。
不少人到医院“种太阳”预防疾病
昨日上午,省人民医院7号楼外,大老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艾草味。今年该院的针灸科、中医美容科、儿科等多个科室和往年一样,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了不同疗法。诊室外有不少市民在等候,诊室内医生们正在为市民贴灸,还时不时询问治疗者的感受。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中医认为,就是在这全年气温最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像在身体里“种太阳”,以预防天冷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
接受“三伏灸”治疗要坚守“三年之约”
在省人民医院针灸科,前来治疗的市民中虽然中老年人比较多,但年轻人也不少。
“省人民医院针灸科是全省首家开展‘三伏灸’治疗的科室,有30多年的历史。”该院针灸科陈旭军主任医师介绍,这些年来,随着中医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道“三伏灸”,并前来尝试。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三伏灸”并不适合所有人。他建议,大家在接受“三伏灸”治疗前,要先找医生辨体质,若体质湿热,就不适合做“三伏灸”。因为“三伏灸”所用的都是辛温、走窜、温阳的药物,湿热体质的人一旦敷贴,就像火上浇油。此外,急性感染者、高烧患者、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应避免“三伏灸”。
此外,陈旭军提醒,许多年轻人误以为“三伏灸”是立竿见影的。实际上,“三伏灸”治疗是一个逐渐产生效果的过程,即效果不明显,但远期疗效较好,贵在坚持。大多数专家建议,接受“三伏灸”治疗最好要坚持三年以上,三年为一个疗程,即“三年之约”。
热性体质人群不妨试试“复合灸”
在中医美容科,前来体验“三伏灸”的并非只有女性,还有男性。该院美容科医生介绍,亚健康、怕冷怕风、体质虚弱的市民都可以来尝试。该院美容科还推出了个性化的“三伏灸”——复合灸技术,即依据每个人身体情况选取数量不同的穴位、不同功效的中药贴敷膏、不同的艾灸温度与时间,以发挥中药贴敷、艾灸与穴位三重效应。如温热性中药贴敷有助于艾灸的温阳、祛寒、温通作用,寒凉性中药贴敷可避免热性体质人群灸后的燥热反应。
在该院儿科,“三伏灸”也十分火爆。许多家长带着宝宝前来,这些宝宝有的一到换季就出现鼻塞、流涕、咳嗽或者皮肤瘙痒、起疹子的症状;有的不爱吃饭、常常拉肚子;有的三天两头总感冒,体质差。针对家长们的需求,该院儿科也别出心裁,推出“佑儿三伏贴”系列,针对不同病症、不同体质,为孩子量身开药。
需要提醒的是,无论男女老少,贴“三伏灸”后都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忌淋雨、游泳、吃生冷食物等,并且不要饮酒、熬夜。(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魏映双 童颖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