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6个月的准妈妈患有房速,已出现心衰,需要及时行射频消融术,但常规手术需要借助X线完成,怎么办?两难之际,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为这名孕妇实行完全“零射线”下的射频消融术,据悉,这在全市尚属首例。相较常规手术,“零射线”射频消融术对设备要求更高,也更考验手术医生的导管操作水平,以及团队的紧密协作。
心悸连番来袭 准妈妈心跳“脱缰”
31岁的晓琳早在4年前就间断出现过心悸症状,因为来得突然去得也快,她一直没有接受规范治疗。如今她怀上第二胎,孕期6个月了,症状愈加严重,连日来的胸闷、气促让这位准妈妈饱受困扰,心跳最高可达190次/分钟,“感觉心脏要跳出来了,几乎一直在发作,特别难受。”晓琳被疾病折磨得精神萎靡,没法好好睡觉吃饭。
在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晓琳被确诊为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这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当其持续发作时,不单会损伤患者心脏功能,还会影响胎儿血供,严重的会导致终止妊娠、心力衰竭等恶性事件。
心内科李枚娟医师介绍,晓琳的心脏射血分数不到40%,也就是心功能远低于正常人,仅靠药物已无法控制病情,若不做射频消融手术,持续的心动过速只会越来越危及母子生命。
全程“零射线” 母子免受放射影响
射频消融是一项成熟的常规微创手术,通常医生都要穿着厚重的铅衣,在X线透视引导下进行操作,将消融导管和相关电极顺利送入心腔内。
虽然常规术中接触的X线并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害,但对孕妇、青少年等特殊人群,则存在潜在风险。于是,医院电生理团队启用了三维标测系统这一利器。该系统不需要X线引导,只要在患者的体表贴上电极,以磁场或者电场作为定位参考,就能像GPS系统一般,在屏幕上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和导管轨迹,但因为是在非透视环境下进行,医生必须熟练掌握解剖电生理知识和三维标测技术。
在近1小时的手术中,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卫斌与团队摆脱铅衣轻装上阵,精细操纵导管游走于心脏中,射频消融消除病灶,准妈妈在局麻下无任何不适,最终母子平安。(记者 楚燕 通讯员 刘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