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主题是“有你,我们不孤独”。根据联合国网站上的定义,自闭症是一种在儿童发育早期就出现并且持续终身的精神障碍。自闭症儿童,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在天上闪耀着天才的光芒,只有我们的关爱才能温暖并唤回他们。
据《中国自闭症教育服务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可能就超过200万。本期“健康课堂”,请来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副主任刘文龙坐诊,为大家讲解自闭症的相关常识。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闭症越早发现,干预效果越好,呼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自闭症筛查三级网络,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能在早期得到专业康复训练。
问 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答: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儿童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原地转圈、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等。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问 造成自闭症的原因是什么?
答:病因在出生前就有了,和养育不当没关系。
自闭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研究发现,很多患儿身上携带的可能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既不是遗传父亲,也不是遗传母亲,而是突变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突变,尚未明确。
“可以肯定的是,自闭症绝对不是父母养育不当造成的。病因在出生前就有了,和养育不当没关系。”不过刘文龙表示,患儿出生后疾病会发展,好的养育环境能让症状越来越轻乃至回归社会,不好的养育环境则会让疾病越来越重。
问 如何应对?
答:早筛查早干预,能更好改善病症。
刘文龙介绍,关于自闭症发病率,美国最新的数据是2.2%。“十几年前,我一个月接诊几名自闭症患儿,现在坐诊一天就能接诊十几人,我的门诊几乎成了自闭症门诊。”
刘文龙说:“最重要的是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特别是加强对1岁-3岁幼童的筛查。以前都是3岁左右或更大年龄才来就诊,现在不少1岁多的孩子就被家长带来问诊,说明家长越来越重视。这些早期诊断的孩子通过干预,很大一部分得到很好的改善,有的半年、一年就‘摘帽’了。”
刘文龙还说,连续两年市妇幼在全市开展自闭症筛查三级网络培训,“前年我们医院获评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自闭症康复是其中一块重要内容。未来5年,在市卫计委的支持下,厦门将建一批市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希望借此契机,能将自闭症筛查三级网络在全市铺开。当然,这涉及人力、财力等问题,需要政策支持。”(记者 陈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