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漳州52岁的刘先生总觉得腰酸、背痛、腿乏力,渐渐地连路都走不动了。近日,他的病因终于找到了,原来,他体内的电解质紊乱,特别是磷缺乏。医生提醒,高强度运动、饮食失调、用药不慎等,都可能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
两周前,刘先生到省三人民医院骨科初诊时,需要坐轮椅,由女儿推行。
“病情发展得很快,半年前我还能走。”刘先生告诉骨科李昌宁主任医师,半年前,他开始出现腰酸背痛、下肢乏力等症状,病情逐渐加重,后来他迈不开步、睡觉翻身困难,连日常起居都需要家人帮忙。他四处求医,拍了腰椎、胸椎的磁共振,还抽了脑脊液检查,都找不到病因。
李主任查看片子发现,刘先生的局部股骨头已过早出现骨质溶解、空洞的老化现象。他追问病史得知,刘先生是肝硬化患者,连续服用肝病药物6年,3年多前换用药物“阿德福韦酯”。
李主任立即召集院内肝病科、内科专家会诊。
“‘阿德福韦酯’是治疗乙肝的常用药,少数患者在连续服药5年或更长时间后,可能出现低磷血症及相关性骨病。”该院内科主任医师林友宁告诉记者,医生们建议刘先生查磷含量,结果发现,他尿液中磷含量较高,血液中磷含量严重不足,继而推断,他的病情正是该药物引起的。
经停用该药和补充磷,目前,刘先生的症状已有所改善,但要完全恢复,预计还需半年左右。
林主任介绍,人体内含钙、镁、钾、锌、磷、钠等多种电解质,它们与水广泛存在于细胞内外,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实现动态平衡。任何一种电解质数量发生改变,过多或过少,都可能造成心脑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机体损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患甲亢、尿崩症等疾病外,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失血过多、呕吐腹泻、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胰岛素等,都可能过多带走体内电解质。
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症状包括:下肢乏力、肌肉痉挛、尿液减少、烦躁不安、头晕目眩或意识紊乱等。小儿缺锌、钙等电解质,还可能出现咬指甲、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偏食挑食、免疫力低下等。患者除了用药治疗外,还可通过饮食进行改善。(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赖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