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泉州泉港区:驻村助村解难题 兴村富民见实效-新华网
在泉港区驻村工作队临时党委的引领下,截至目前,泉港全区27个驻点村实现村财增收超860万元,累计对接省级惠农政策27项,协调农水、交通、人社等单位下沉帮扶项目108个,解决供销对接、用地用工等问题12个,3个驻点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村一品”专业村。
信息

泉州泉港区:驻村助村解难题 兴村富民见实效

2025-09-28 14:45:27 来源: 泉港区委宣传部
字体:

  近年来,泉州市泉港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红色赋能”行动,采取选派一批驻村书记、联建一批基层组织、对接一批帮扶项目、下沉一批资源要素等举措,建立起一支“带不走、能力强”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为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以来,泉港区通过全面开展党建体检,摸排确认班子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矛盾纠纷复杂等6种类型27个重点村,聚焦村情实际和岗位需求,将27位优秀年轻干部派驻重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破解村级发展难题。同时把全面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真帮实驻作用与村级后备力量“369”培育机制紧密结合,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按照每村“两委”后备不少于6人、村主干后备不少于3人标准,采取理论学习、实战操盘、跟岗锻炼3个育推步骤,择优纳储村级后备力量625人,其中35岁以下、学历大专及以上的占比超过80%,构建了干部人才全周期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项目带动则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24年以来,泉港区通过开辟“项目攻坚大比拼”“争资引财精英榜”等平台载体,积极引导驻村第一书记在项目建设、争资争项等任务中比学赶超,目前累计推动策划生成前亭村金枪鱼加工厂、槐山村休闲垂钓基地等189个发展项目,累计向上争资超4000万元,形成了“一村一品、村村开花”特色发展格局。

  为打破地域壁垒,泉港区成立区驻村工作队临时党委,通过搭建理论共学、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等交流协作平台,构建区委统筹、乡镇负责、部门协同、村级落实四级联动机制,让各村抱团发展、连片致富。区驻村工作队临时党委配套建立了“月度学习、季度观摩、年度考核”机制,还推行“跟踪回访+群众评价”监督机制,实施“平时对账、季度核账、年终清账”闭环管理模式,精准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履职情况,确保这支队伍沉得下心、俯得下身、干得成事。

  在泉港区驻村工作队临时党委的引领下,截至目前,泉港全区27个驻点村实现村财增收超860万元,累计对接省级惠农政策27项,协调农水、交通、人社等单位下沉帮扶项目108个,解决供销对接、用地用工等问题12个,3个驻点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村一品”专业村。2024年,全区91个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破百万元的有14个、占比15.3%,破50万元的37个、占比40.7%,实现了“驻村更助村、兴村更兴民”的目标。(林楷煜 林弘梫)

[责任编辑: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