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麻阳溪畔的建阳区麻沙镇杜潭村风景如画,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享受山野之乐。看着溪边嬉戏的孩子们,“溪客”民宿老板陈美感慨,“可以说,麻阳溪是陪着我长大的。如今,这条溪也将陪伴更多孩子成长。”
民宿里,来自福州的游客刘女士与好友围坐茶桌前,品着香茗。“来杜潭,就好像给自己心灵放假。”刘女士说,“我们都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来杜潭不为旅游,而是来疗养,有种‘归园田居’的感觉。”
陈美一边热情地为客人泡茶,一边向记者介绍:“在我们这,自由度很高,院子里种的瓜果蔬菜,大家可以采摘,厨房、KTV、棋牌室、泡茶室都为大家敞开,只为游客能彻底放松身心。”
说起开民宿的初衷,陈美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杜潭人,她一直都有着浓厚家乡情结:“16岁起我就离开家乡,儿时的乡村生活让我念念不忘。2023年‘五一’假期我回到老家,发现杜潭的变化很大,昔日废弃的房屋土地变成了一个个展示馆、观赏园,家门前清澈见底的溪流成了孩童的游乐园,村里的新房也在增多,这让我回乡的想法更加浓烈。”
恰逢杜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国华正在联系在外人才,积极宣传家乡变化,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归乡投资创业。
陈美从曾国华口中了解到,麻沙镇是“环带”上的重点村镇,杜潭紧抓“环带”建设机遇,主动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依托麻阳溪优质水资源优势,加强生态保护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家乡的自然资源具有开发潜力,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这些深深吸引了陈美。
“我想把我家老宅做成民宿。”“有没有兴趣回乡创业?”陈美和曾国华几乎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干就干,杜潭村的第一家民宿在小小的茶桌上“初具雏形”,陈美开启了与杜潭的“双向奔赴”。
对陈美而言,杜潭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建公园、办活动、引人流是“天时”;自家有闲置的房屋,大大节省了流转土地的费用和时间,这是“地利”;南平市发起的“回家乡来、助乡村兴”号召,加上镇、村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则是“人和”。有此良机,“为家乡出份力”便水到渠成。
陈美前后投资200多万元,将自家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老宅进行改造,推翻土墙建起矮围墙,前后院重新修整,种上花草瓜果,空地整平作为停车场。2024年5月1日,红瓦青墙的“溪客”民宿在田野山水的“环抱”中正式开业。
在装修期间,陈美也没闲着,跨界经营民宿的她开始积极考察精品民宿经营模式,开展民宿规范化服务学习,注重细节打造和精致提升,在民宿中融入本地生态和人文体系。
“我本身从事金融行业,在很多同龄人的身上看到他们都有着难以释放的压力,‘逃离’城市,得到片刻喘息,是他们共同的需求。”陈美致力于将民宿打造成职场人的“乌托邦”,让他们这里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无限好风光。
“在这里,他们是‘溪客’,也是‘稀客’,我们更应该‘惜客’!”陈美道出“溪客”背后的含义,这更是她经营民宿的核心服务理念。
此外,从民宿的基础建设,到建成后的保洁、前台,陈美都选择了招聘杜潭本村人。“他们住在这里多年,对杜潭很了解,是‘家乡推荐官’的最佳人选!让他们向客人介绍杜潭的美食、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太合适不过了。”陈美还积极向客人推荐村里的小酒馆、农家乐,带他们品尝地道的本地美食,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致富。据了解,“溪客”民宿开业一年多,周末和假日几乎都是满客状态。
近年来,麻沙镇党委以乡情乡愁唤回“归乡人”,以本土培养激活“原乡人”,以资源优势吸引“新乡人”,有效拉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杜潭村深入摸排在外优秀人才,安排挂村领导、村两委、党员等“多对一”挂钩联系人才,常态化开展走访对接、跟踪服务,积极宣传家乡变化,及时将各项惠企政策,优质资源、产业项目等信息传达,提高他们对家乡认同感、归属感。(记者 陈颖 通讯员 张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