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曾经那么遥远。如今,它们双向奔赴,在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中砥砺奋进。
城与乡,曾经隔着鸿沟。如今,它们互促互进,朝着共富共美目标阔步前行。
我市对标落实“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对我市提出的“展现六个新作为”指示要求,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具有龙岩特色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高位推进
“六个共富”新实践
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振兴发展,抓手在哪?时代抛出的考题,龙岩以实干作答: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共富目标,积极探索实践路径。2024年,人均GDP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跃升首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第二位。
这场共富实践,始于基层探索。2023年,上杭县在才溪镇实施“六个共富”机制,随后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市委出台《关于支持上杭县建设共同富裕试点县的若干措施》,这一做法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2024年8月,省委要求上杭县大胆先行先试,建设全省共同富裕试点县,为老区共富探路先行。
2025年7月24日,龙岩市委六届十次全会通过《关于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探索革命老区共同富裕“龙岩实践”的实施意见》,锚定“全域整体示范、全面协调示范、全民共享示范”目标,深化“六个共富”机制,开启了全市全域探索实践共富新模式——
深化“思想共富”机制,努力在传承红色基因上走前头、作示范;深化“产业共富”机制,努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前头、作示范;深化“生态共富”机制,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前头、作示范;深化“城乡共富”机制,努力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前头、作示范;深化“改革共富”机制,努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走前头、作示范;深化“文明共富”机制,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前头、作示范。
从基层探索到全省试点,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进,龙岩以“六个共富”新实践,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征程。
区域协同
融湾入海新征程
8月18日,厦龙山海协作科创园在厦门开园,紫金矿业、龙净环保、龙合智能等首批27家龙岩企业入驻园区;8月20日,广龙对口合作科创园在广州市开园,目前,已洽谈引进首批15家龙岩企业入驻园区。
在闽西革命老区,一场“融湾入海”的区域协调发展浪潮正汹涌澎湃,一场“老区+湾区”“老区+特区”的重要联动,走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坚实一步。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广州市与龙岩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202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支持打造新时代“特区+老区”山海协作典范。
“我们正通过产业协同、民生改善、红色传承、区域联动等多维发力,让山海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龙岩和广州积极探索“广州研发+龙岩生产”“广州展贸+龙岩供给”“广州链创+龙岩制造”等创新合作模式,广龙合作产业园拔地而起,广州的世界500强企业加码投资,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广龙产业合作项目共93个、总投资688亿元,包括广州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3家广州市属国企与我市7个县(市、区)和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在厦龙合作区,厦门和龙岩的资源优势实现了高效融合,开发范围从57.5平方公里扩容至123.67平方公里,企业数增至1194家;在全省率先揭牌成立的“产业飞地”厦门山海协作产业园稳步推进,在厦门设立的“科创飞地”厦龙山海协作科创园蓬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同心圆,正释放着跃升的向心力。广龙对口合作、厦龙新时代山海协作,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城乡融合
美美与共新范式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是关键。
上杭县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的崛起,为我市城乡融合提供了生动样本。这座占地7.28平方公里省级化工园区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周边村庄完成从“农业村”到“产业社区”的蜕变。
在上杭县蛟洋镇坪埔村,村里依托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积极创建“同心共富·乐享园区”党建品牌,实现信息同享、产业同富、设施同建、老少同乐、平安同创。“全村270户,每家至少有1人在园区上班。2021年我们成立了物业公司,村集体收入从四年前的负债100多万元,到现在年收入110万元,全村都得到了产业共富的实惠!”坪埔村党支部书记袁文芳介绍。
以“一盘棋”思维,打破传统二元发展模式,走融合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市坚持“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把目光投向城镇乡村,美好生活的具象图景处处可见——
上杭县联动涉企涉农部门建设32家“红领共富工坊”,推动农民群众走上“持股享受分红、按订单种植、家门口就业、产品进入商超销售”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连城县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推动甘薯产业全链条升级,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近174亿元。
漳平市深化两岸农业融合,发展高山茶、杜鹃花等产业,年产高山茶5800多吨、产值15亿元,杜鹃花全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
……
民生领域的暖意更让幸福可感可及。落实30条措施助推“健康龙岩”建设,创新推出“无假日”门诊、“无陪护”病房等改善就医“群众可感可及”十件事;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64万人,发放各类救助金6.6亿元;2022年以来,积极推进“大爱龙岩”新时代精神文明品牌建设,深入实施24项精准帮扶措施,发放补助资金13.58亿元,惠及群众750万余人次,让龙岩大爱温暖你我。(记者 石芳 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