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岩市长汀县围绕“县强、乡活、村稳”的改革目标,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扎实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实现“从弱到强”“从强到优”的跨越发展,近年来相继获评“中国长寿之乡”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坚持“三个强化”,推进健康乡村机制创新
出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将健康乡村建设纳入全县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制定《长汀县横向区域医共体合作共建实施方案》《长汀县县乡医疗机构学科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协同发展。
探索建设“1+2+5+13”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样板,打造以县总医院为“中枢”,汀州医院、县妇幼保健院2家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5家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桥梁”,13家中小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为“网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发展、同频共振。
实行统一医保打包支付、资源配置管理、信息化管理、集中采购管理、医疗质量管理;5个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组团式帮扶2—3个一般卫生院,并对5个边远的小卫生院实行“托管”模式,以“大”带“小”,以“强”扶“弱”,有效提升边远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
坚持“三个突出”,推进健康乡村软硬建设
突出抓医疗设施硬件投入。投资2.49亿元,新建新桥医学观察大楼、河田综合门诊大楼等15个基层医疗项目,所有乡镇卫生院均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DR等先进仪器,6个卫生院配置CT机。高水平推进医疗机构建设,5个次中心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1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新桥、河田中心卫生院通过国家“社区医院”建设评估,被国家卫健委评为2023年度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表现突出、服务优质机构。
突出抓中心村卫生室建设。结合乡村实际,统筹规划跨村联建片区中心村卫生室,建立远程心电图室、急救驿站、中医阁、慢性病健康之家等,并将村卫生室作为卫生院延伸医疗的服务点,让百姓在“家门口”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建设中心村卫生室53个,全县290个行政村均建设公益性、标准化村卫生室。
突出抓空白村医疗巡诊服务。制定“空白村”巡诊制度,组织巡诊团队、“移动巡诊车”开展“空白村”巡诊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2023年以来,全县组建99个巡诊团队,开展“空白村”巡诊9853次,利用“移动巡诊车”开展巡诊204次,服务1.383万人次。
坚持“三个聚焦”,推进健康乡村提质增效
将村级卫生健康工作纳入村公共卫生委员会统一管理,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居民协助提供村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健康宣教。截至目前,全县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290个。
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保障饮用水安全、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积极推进社会卫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全县18个乡镇中7个乡镇通过省级卫生乡镇命名,109个村(居)通过省级卫生村(居)命名。
围绕脱贫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的养老就医需求,创新“医办养”“院中养”“居家养”模式,持续打造医养结合的长汀样板。目前,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老年医学科,乡镇卫生院均开辟康复养老专区。
坚持“三个注重”,推进健康乡村人才建设
注重帮扶乡医队伍。坚持帮扶、考核“两手抓”,汀州医院下派5名业务骨干到5个医疗次中心任业务副院长,采取“师带徒”模式,为次中心培养骨干人才。推进长汀县—晋江市“山海协作”、龙岩—广州对口合作走深走实,帮助培育乡医人才队伍。
注重拓展医疗服务。出台《长汀县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长汀县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长汀县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高质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特色专科服务,让乡村医生更有舞台,乡村群众更有“医”靠。截至目前,全县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65个,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18个,全人群签约率63.93%,重点人群签约率89.22%,服务家庭病床患者1000余人次。
注重提升待遇保障。逐年提高乡村医生收入,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基本政府津贴,出台乡村医生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按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给予50%补助,对于年满60周岁在岗或退岗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按每月796元发放养老生活补助。2023年,共发放乡村医生基本政府津贴72万元,养老保险补助资金87.1万元,养老生活补助387.02万元。(福建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