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秀我中国·福建文物地标|莆田木兰陂:敢叫沧海变桑田-新华网
木兰陂始建于公元1064年,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五大古陂之一,有“福建都江堰”的美誉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秀我中国·福建文物地标|莆田木兰陂:敢叫沧海变桑田

2025-05-29 15:35:09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屹立在莆田木兰溪下游的木兰陂

始建于公元1064年

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五大古陂之一

有“福建都江堰”的美誉

它造就了莆田的农耕文明

也一举改写了

莆田田与海通的历史

木兰陂是中国现存

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

至今发挥着引水、蓄水、灌溉

防洪、挡潮、水运的综合功能

由陂首枢纽工程

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等三部分组成

其中,拦河坝全长219.13米

采用巨石砌筑

是保护莆田南北洋平原的

重要防洪屏障

渠系工程主要包括南洋渠系

和北洋渠系

将木兰溪水引入南北渠

灌溉南北洋平原16万亩良田

千年前的木兰溪

频繁泛滥成灾

涨潮时,海水溯溪而上

潮去水退,留下盐碱遍地

木兰溪两岸的南北洋

只生蒲草,不长禾苗

木兰陂的建成

使咸淡水分开

上引溪洪灌溉

下阻海潮侵蚀

曾经长满蒲草的入海口平原

变身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沧海成桑田

木兰陂工程的成功

还体现在它兼具工农业及生活用水

航运交通及水产养殖等社会效益

对莆田过去及现在的

经济和文化发展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木兰陂的修建之路

充满了坎坷与曲折

据史料记载

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

散尽家财,拦溪筑陂

可惜三年之功毁于洪水

钱四娘悲愤之下投水自尽

然而,她的始创精神

激励后继者接力而上

历经二十载,三次营筑

以当时最先进的营造工艺和技术手段

终于筑成古代农田灌溉工程之典范

莆田从向海而生

走向农耕文明

及至名噪一时的“文献名邦”

兴化儿女的无私奉献和不屈精神

备受后人推崇

广为颂扬

屹立在木兰溪下游的奇迹

演绎着莆田千年的溪海交互史

“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

木兰陂周边文旅资源

得到大力开发

慕名而来寻古问今的人们络绎不绝

经过多次修葺、保护性建设

木兰陂历久弥新

至今造福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统筹:敖春磊

策划:程立葳

顾问:傅柒生

编导:陈醉

拍摄:林其泱、王佳峰

制作:林晶、林晨露

福建省文物局 新华网福建频道 联合出品

鸣谢:福建省委网信办

[责任编辑:连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