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德福鼎市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国有控股、集约经营”的思路,实施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形成“以大水厂集中连片供水为主,乡镇水厂周边集中供水为辅,单村简易供水为补充”的供水体系,推进全域供水一体化、供水产业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体化。福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案例被水利部评为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单一供水”变“环网供水” 城乡共饮“一网水”
福鼎坚持统筹布局,实施“挂图作战+两张清单”,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采取大水源连通、大水厂供给和单点式补给三种方式打造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改“单一供水”为“环网供水”,实现城乡共饮“一网水”。
大水源连通。充分利用全市已建水源工程,编制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域规划,以南溪水库、桑园水库、牛头溪水库和溪头水库为四大水源,建设东南、东北两条环线管网,构建“四库两线、环网互补”的供水格局。
大水厂供给。城区和沿海平原片区由5座万吨以上大水厂供水,通过大管网实现互通互联、互为备用。在山区乡镇和海岛集中连片区新建和改造7个千吨以上水厂供水,惠及6个乡镇居民。
单点式补充。针对83个偏远村落自来水难覆盖、水质合格率难保证等问题,采用超滤膜、分子筛等净水工艺,单点集中式精准供水,实现偏远山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
“多龙管水”变“一体治水” 共管共治“一家水”
福鼎坚持以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价格、同服务的“五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目标,推进城乡供水运行管理一体化、标准化机制改革,改变过去单兵作战、分散经营的水务管理模式,实现共管“一家水”。
强化统一管理。将城区、乡镇村自来水厂全部纳入水务公司管理,实施职能统一归口、水政统一调度、水源统一监管。编制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护标准,明确组织管理、水质管理等内容,构建“建所到乡、运维到村、服务到户”的三级运维管护体系,实现水务管理“一条龙服务”。
完善水价机制。在落实“一户一表”服务、收费到户的基础上,全市集中式供水区域水价统一核定,并执行全市统一水价,在市区和集镇所在地实行阶梯水价、累进加价,将城镇供水的盈利用于补贴农村供水工程运营,形成城镇反哺农村机制。
拓展融资渠道。以水务公司为融资平台,拓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渠道。共筹集各类资金29.13亿元,其中争取水利补助资金0.69亿元、专项债券资金6.02亿元、一般债券1.88亿元、国开行授信9.91亿元、农行授信9亿元,省水投集团投入资金1.63亿元。
“传统水务”变“现代水务” 打造升级“智慧水”
福鼎坚持以降低漏损、统一调度、快速反应和集约管理为目的,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保障供水安全,实现由“传统水务”向“智慧水务”迈进。
构建物联体系。实施城乡用户智能远传水表建设,实现水表数据远程传送。布局分区流量计,实现3级管网数据分析及漏水警报。完善净水厂、加压泵站、模块化水处理设施的智慧化系统建设,实现水质在线实时监测,以及采集处理厂、网、站各项监测数据等。
搭建智慧平台。在智能水网自动化计算云平台、供水管网GIS系统等基础上,整合形成智慧水务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建立“取水—输水—制水—供水—抄表—收费”全业务链“一张网”管控平台,实现水厂全面智控、供水全域调度等功能。
强化数据管理。建设实时监控及大屏展示系统,展示水库水源地的流量、压力、水质等数据;展示各个水厂、加压泵站的自控系统及视频安防系统数据;展示管网SCADA监测点、管网分区流量计等数据,有效推动水务工作精细化、现代化、智能化。(福建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