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德市坚持规划引领,多措并举、创新方法,编制“多规合一”和“好用、管用、实用”的村庄规划,引领村庄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完成村庄规划1439个,先后入选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优秀案例、全省自然资源优秀案例,相关做法在全省范围推广。
任务牵引 优化工作机制
宁德市明确任务清单,制定年度村庄规划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市、区)制定三年村庄规划工作总计划以及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和保障措施,为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突出党建引领,推动“党务、业务、服务”融合发展,省、市、县“三级联动”,实地调研洋头、猴盾、上金贝等特色村庄,将党的政策、村庄规划相关政策送向基层,同时做好规划技术服务和指导。
求真务实 创新编制路径
结合村庄规划编制实践,创新提出“三图一库一说明”编制经验,打造简明版“好用、管用、实用”村庄规划,提升规划成果实用性。
编好“三图”——生态修复图、村民建房图、乡村振兴图。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建设和生态空间修复、整治。科学把握村庄发展定位,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明确村民建房布局,落实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摸清存量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安排各项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用地。
编好“一库”——乡村振兴项目库。形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房新建及整治、生态修复、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项目库,明确项目规模及资金筹措来源。
编好“一说明”——村民使用说明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村庄规划的政策背景、法律依据等;分析村庄的优势及不足,描绘村庄未来发展蓝图,展示村庄各项建设具体空间安排;明确不可逾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底线;介绍村民新建住宅审批手续;制定村民需要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
多方联动 完善编制模式
推行规划联编。鼓励地缘相邻、资源相近的村庄开展“村村规划联编”;引导以镇域为单位,开展“镇村规划联编”,从大区域、全域统筹考虑各村的发展需求,更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建设用地,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将村庄规划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保、林业、海洋、生态等规划有效衔接,走出一条“组团”发展之路。
突出村民主体。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参与前期规划调研、中期规划沟通、规划评审、后期规划审议,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与主动性。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在宣传栏、福建阳光规划系统进行批前公示,批复后进行公布;在官方网站设置村庄规划专栏,展示村庄规划成果,促进市、县、镇、村共同学习与提升。例如,福安市南岩村坚持村民主体地位,集合多方共同探讨、出谋划策,推行共谋共建共管的规划编制模式,在规划指导下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典型村。
加强技术帮扶。通过评审会、培训会、交流会、视频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培训1600人次;积极组织县(市、区)、乡镇、村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及编制单位等1500多人参加在线直播讲座及培训,提升规划编制水平。聘请驻镇村规划师定期驻点,为乡镇、村庄提供规划帮扶,积极指导规划建设。
精准施策 做好制度保障
做好统筹谋划。制定宁德市村庄规划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宁德市村庄规划编制、修改和动态维护程序,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加强先行先试。针对乡镇级、行政村级以及自然村级等不同层级海岛,提出差异化的规划编制内容及规划建设指导意见,提升有居民海岛村庄规划编制质量。
完善考评制度。印发村庄规划工作评优奖励评定规则,投入70万元经费奖励在村庄规划编制进度、成果质量等方面成效突出的县(市、区),营造争先创优良好氛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