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厦门市翔安区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问题,以农村房前屋后整治提升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实践行之有效的整治路径。这一路径不仅显著改善了农村环境,还极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在整治提升工作中,翔安区统筹谋划,落细落实优化整治机制。通过构建“镇村吹哨、部门报到”的协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部门协作不畅、基层力量不足等问题。同时,编制人居环境提升“六必整、七必清、八必拆”项目清单,明确整治目标和任务,实现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此外,还委托第三方常态化开展村庄巡查,确保问题整改不打折扣。
翔安区聚力聚焦破解整治难题。区镇村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整治工作,解决了土头废物、积存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同时,加强农村“三线”梳理,规整序化空中缆线,清理废弃杆塔线路,整治违章交越搭挂,使农村环境焕然一新。此外,翔安区还活用空地,建设花圃菜园、小公园、小广场等惠民项目,用“五美”工程盘活闲置空地,防止发生搭建和堆杂“返潮”。
在整治过程中,翔安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农村群众的主体力量。通过宣传发动、村庄清洁常抓长效、积分管理全面覆盖等措施,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目前,翔安区所有行政村已实现“和美家园积分”全覆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据统计,截至目前,翔安区已整理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378处,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490处;拆除无功能建筑28处,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55处,腾退空地2680平方米。同时,生成了7个缆线整理序化项目,计划投资3360万元。这些举措改善了农村环境,为村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责任编辑:连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