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好班子 好班长丨南安朴一村: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走乡村善治之路-新华网
朴一村通过联村聚力、人才聚力、凝心聚力,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实现“乡村善治”路径。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好班子 好班长丨南安朴一村: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走乡村善治之路

2024-09-05 19:11:56 来源: 泉州市委宣传部
字体:

  村财仅有10余万元,却能投入600多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拆除旧房建公共活动场所,村民不要任何补偿款;村道旁建房,村民不仅不占道,还主动退让……这些看似不容易发生的情况,都发生在泉州南安市水头镇朴一村。

  近年来,朴一村通过联村聚力、人才聚力、凝心聚力,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实现“乡村善治”路径。

  一张“地票”稳民心 首创无偿拆迁

  “老吕,快来快来,刚泡好的茶。”在朴一村泉珍埕,79岁的吕良山每天都会认真清洗家门口的石桌石椅,静待同村几位老友到来。茶余饭后,老友们三两作伴,到一旁的泉珍公园惬意散步。

  谁能想象,过去的朴一村,由于早年重建设轻规划,村路难行,破败的土坯房旁尽是鸡鸭圈,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因为蚊子多,吕良山开的小卖部蚊香生意特别好。

  2015年,吕良山翻建房子,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原本175平方米的地,要他让出足足75平方米。起初,一家人都很抵触。后来,吕良山被村委会一句“我们保证十年内让村里变美”的承诺所打动。看着自家房前有好几座破瓦房,还有一个旱厕,出门看到的是杂草、垃圾和满目的破败,年过古稀的吕良山何尝不想家乡变美。“让!”他答应得铿锵有力。

  作为当事人,朴一村支部委员会副书记吕炜明记忆犹新。“村庄想发展,必须腾出空间。村委会商讨后决定从拆和建入手,逐步规整村庄大环境。”

  拆房屋,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做得不好容易引起村民阻挠。村委会率先拆除旧村部大楼,建成第一个村级公共活动场所。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旧村部大楼拆了,村党支部书记吕子孟不仅拆了自家祖厝,还捐资80多万元用于旧村改造;老书记吕良剪家的老房子、老党员吕振鹏经营20多年的小卖部,也都先后拆除……有了党员干部表率在前,许多村民也积极行动起来。为确保群众利益,村“两委”创新推出证明土地使用权的“地票”,明确村民让的地只是暂借给村里用作公共场地,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而想要拓宽村主道,势必要拆除道路两旁民房,这个很难做到。村委会转变思维,既然“拆不了”,就决定在建设方面下功夫,为村道“让路”。

  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新建房屋自动退让被写进村规民约。在房屋较密集的村道,如有新建的民居房屋和厂房靠近路边一侧的,一律在原有基础上退让1.5米。在进出村主道上的,则在原有基础上退让5米。

  “村道人人都要经过,让路变宽,这种利于全村的好事肯定要支持。”村民吕朝阳当年翻建石头房时,就自动向后退让1.5米。至今,全村共有300多户村民签订“地票”,无偿拆除3万多平方米,为村里的公共建设腾出空间。

  “这几年蚊香卖不动了,我心里反倒乐开花,因为家乡变美了。”吕良山笑着说道。

  一群义工聚人力 共建共治共享

  要建设好美丽乡村,不仅要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还要实现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你又来啦!”每周六是朴一村一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义工活动。参加活动的乡亲手持扫把、叉子等清洁工具,兵分三路,从“党建+”邻里中心出发,沿街清扫。村民吕联伏长期在水头镇海联工业区居住,但是每到大扫除的时候,他都会出现在村里,和乡亲们一起打扫。

  “早期村里流传一句话:‘要嫁朴一村的姑娘,陪嫁一定要有一双水鞋。’”村民吕星锋说,朴一村地势较低,一到下雨天,周边村庄的雨水大多汇聚于此,加上排水能力不足,村里经常内涝。加上房前屋后都是垃圾、鸭粪、塑料、纸等,村庄整体面貌很不好。

  村容村貌这么差,村“两委”也犯难,经历了几次整改,但都收效甚微。直到2015年年底,朴一村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前往浙江等地参观、学习,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善环境卫生。

  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结合道路整治讨论排水沟整修事宜。村民一致赞同,当天就筹集了建设款200多万元。改造之后,村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内涝。现在很多村民说,下再大的雨,在朴一村,只要拿着雨伞穿着皮鞋,就可以在全村道路上随便走。

  “出去学习先进理念、经验后,村里成立了朴一村义工队,当时参加的只有14个人,发展到现在已有500多人,义工活动参与人数达上万人次。在外经商的人、周末放假的孩子,回到村里也会积极参与活动。”吕子孟欣喜地说,通过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统一行动,村民的环境保洁意识不断提升,全村齐心共建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

  以环境卫生整治起步,凝聚乡村力量,铸造文明乡风。就这样,水头镇首条村级沥青道路、彩色休闲漫道、10个停车场、4000多米长的排涝水沟陆续建成,朴一村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

  一本“农”经绘蓝图 村美人和共富

  如果说村容村貌改善、乡风文明和谐是一个村的“面子”,那么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就是这个村的“里子”。

  盛夏时节,朴一村南港农业公园里,大盈溪旁的水泥机耕路成了欣赏生态田园风光的风景道,一边是波光粼粼、溪水淙淙,一边是村民采收莲藕、花生、蔬菜的农耕画面。这片基地是朴一村今年刚成片流转的耕地。只用短短20余天,就流转了上千亩土地。

  “原来,我的田地租给蔬菜种植户,一年就收一两百元租金。这次租金不仅涨了10倍,一租还租10年,坐在家里就能收租了。”说起土地流转的好处,村民吕良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朴一村通过双溪水闸休闲公园与滨溪休闲漫道的建设,发展果蔬采摘、生态垂钓等现代特色都市休闲农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吕子孟算了笔账,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起来的特色都市休闲农业,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每年也增加了20万元的村账。念好“农”经,深耕希望的田野,如今,千亩沃土良田蜿蜒绵长,“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新“丰”景逐渐照进现实,乡村振兴的种子也在田间悄悄萌芽。

  乡村振兴拔穷根,产业发展是根本。依托当地侨亲多、规模石材企业多的优势,朴一村鼓励村民利用侨资兴办企业,并培育出一支几乎覆盖全村人口的石材经销队伍,有力带动了村民共同富裕。目前全村共有19家石材厂,从事石材经销和生产的有600多人,石材厂年产值超2.1亿元。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以“富而仁义、兼济天下”的乡贤吕振万为榜样,朴一村先后成立了7个村级慈善基金会,主要用于扶贫济困、助残助学等项目,目前基金总额已超2000万元。

  抱朴守一,村美人和。从朴一村看去,一个个解锁乡村“善治”的密码串珠成链、以线带面,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照进现实。(泉州市委宣传部 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

[责任编辑: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