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顺昌县洋口镇:齐心共撑“致富伞”-新华网
去年以来,洋口镇推动解建村、石溪村跨村联建,合作建设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探索“联建党支部+企业+高校+农户”合作经营模式,托起当地发展的“绿色希望”和助农增收的“富民梦想”。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顺昌县洋口镇:齐心共撑“致富伞”

2024-07-08 11:45:11 来源: 闽北日报
字体:

  4日,记者来到顺昌县洋口镇石溪村,走进这里的解建村食用菌产业园跨村联建示范基地,只见黑色遮阳网下,一朵朵竹荪争相萌发,展开的网裙犹如撑开的小伞,长势喜人;食用菌大棚里,怕热的姬松茸已进入休眠期。

  顺昌是中国食用菌之乡。去年以来,洋口镇推动解建村、石溪村跨村联建,合作建设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探索“联建党支部+企业+高校+农户”合作经营模式,托起当地发展的“绿色希望”和助农增收的“富民梦想”。

  “解建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人大挂点帮扶村,但是土地资源少。石溪村不仅拥有区位和土地优势,还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洋口镇党委组织委员张杰介绍,为破解就村抓村、单打独斗、村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洋口镇通过党建体检摸清家底,推动解建村、石溪村跨村联建,在石溪村建设解建村食用菌产业园跨村联建示范基地项目,形成资源共享、产业共推、村民共富的发展机制和“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产业发展格局。

  张杰说,通过跨村联建,解建村与石溪村共商产业规划、共谋乡村发展,充分协调用地、资金、务工等要素,不仅能实现组织联建、集中力量办大事,还能实现产业联动、集中资源增合力。

  与此同时,洋口镇探索三方联营,积极对接本地企业福建省顺昌县新菌都菇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福建农林大学,开展村校企三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发展。

  走进石溪村村部,顺昌县新菌都菇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负责人林桂荣正与石溪村党支部书记邹文清等人商谈食用菌合作事宜。

  “目前,我们已建成食用菌大棚29个,食用菌配套设施拌料场1座。食用菌大棚以每个每年5000元的价格出租给新菌都,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4.5万元,并按照2:8的比例在两村之间进行收益分配,其中解建村11.6万元,石溪村2.9万元。”邹文清表示,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每年还能解决两村村民60余人就业问题,预计可增加村民收入100万元。

  林桂荣接过话茬说:“食用菌大棚去年11月投用,主要种植姬松茸,公司负责十几个棚的种植,其他的鼓励村民承包种植,我们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安心种植。”

  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中心则利用其科研优势,在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内打造菌草栽培、竹荪种植校外实践基地和科研基地,目前13亩竹荪已进入收获期,预计年产值近70万元,可增加村民收入约25万元。

  更令人兴奋的是,由两村共同筹资建设的洋口镇解建村农特产品监管仓项目已经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集全温区仓储、装货卸货、货运物流等功能为一体,可为各类生鲜市场、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等提供优质仓储、冷链物流配送服务。

  “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充分发挥靠近顺昌城区的区位优势,出租给城区内的海产品、农特产品商户,进行保鲜冷藏储存,还能带动周边村镇水果、绿色蔬菜、预制菜等冷藏保鲜,提升农特产品价值。”洋口镇党委副书记程文志表示。(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池亮亮 雷斌凌)

[责任编辑: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