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廖红,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植物营养学和根系生物学研究近30年。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技术?这是科技特派员廖红最上心的事。这名52岁大学教授桃李芬芳,著述颇丰,但每次与武夷茶农唠嗑时,总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精彩观点
1
廖红

老百姓特别想把茶种好

老百姓特别想把茶种好
老百姓特别想把茶种好

廖红是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植物营养学和根系生物学研究近30年。

如今谈起茶事缘起,廖红坦言,当时认为所学专业对口,就想着在茶园做一些探索。2015年起,廖红和科研人员开始走访福建各地茶乡,开展田间调查。

武夷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滋养出馥郁香醇的武夷岩茶。“这里的老百姓特别想把茶种好,但问题不少。”廖红说,跟其他茶乡一样,这里的茶园存在养分效率低、土壤健康受损等状况。茶农种茶经验丰富,但有些行为违背了科学原理,既影响了生态,最终茶也没有种好。

1
廖红

提出‘不用农药化肥’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提出‘不用农药化肥’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提出‘不用农药化肥’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武夷茶农面临的难题怎么突破?廖红和她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提出“不用农药化肥”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生态茶园建设,“硬核”技术有三:种大豆、种油菜、施茶树专用有机肥。每年春茶采收之后,茶农就在茶行中套种大豆。这种大豆接种了高效固氮根瘤菌,养分高效,根系发达,是供给茶树氮肥的“加油站”;冬季,茶农则在茶园间种油菜,待油菜开花后就地回填。这种绿肥,可释放出土壤中的磷和钾。

如此一来,茶树生长所需的氮、磷、钾都有了。如果养分还不够,那就再施点专用有机肥作为补给。而大豆和油菜成为茶园“常客”之后,也构建出一种抑制虫害的微生物链。

多年实践证明,这套“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可大幅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地增加茶园土壤肥力,同时能防治病虫害。在廖红科特派团队参与建设的燕子窠生态茶园,减肥减药率超过30%、减少水体磷污染率超过60%。而这片生态茶园产出的茶叶品质大幅度提升,带动当地茶农增收。

1
廖红

做农业需要情怀,要一点一滴去做

做农业需要情怀,要一点一滴去做
做农业需要情怀,要一点一滴去做

廖红和她的科特派团队为茶叶生态种植,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近年来,这一解决方案在武夷山市大力推广。当地通过持续开展茶叶质量源头管控,打造生态茶园示范区,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做农业需要情怀,要一点一滴去做。”廖红说,生态茶园建设任重道远。她总是不断追问和思考:当下的农户,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农户面临的困惑,要用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去解决?

这样的思索,成为廖红开展科研攻关的最大动力。她认为,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能够把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是人生幸事。“我觉得学有所用,而且还能够用,这一点很值得,很有成就感。”

廖红
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